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二 )


文章插图

吴邵的来历传说 吴邵《李氏族谱》附录中关于吴邵村的来历,这样记载:
昔有吴姓和邵姓先人,来此群山之中的盆地居住,两姓共同建村庄,拓荒生息,聚而成村,这时间推测应在宋元之际 。后来战乱贫穷,人口减少,杨、蔡两姓迁来(一说是牛、朱两姓),故仍表用原村名,然则仍不兴旺 。后李姓迁入,村名仍未易 。
也有一说,吴邵村来源于吴邵湖,人们在湖边生存 。由于湖水浩荡,泛滥无常,张姓东迁吴邵湖东部,即今日的上张家、下张家;李氏北去迁到成山,缅怀旧居,取名吴邵湖村,即今日村址也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吴邵湖,元代即已存在,天肩年间黄河泛滥淹没、扩大了吴部湖的面积,淹没了张家、李家等村庄的田地和墓地,改变了这处盆地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聚居于此的村庄百姓的生存环境与迁移历史 。经历七八百年,湖水面积逐渐缩小,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涸 。如今吴邵湖的田地即由沉积而成,淤沙地,所以吴邵人下地耕作,至今仍然叫做“下湖”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文章插图

李氏族谱世系 《李氏族谱》记载,《李氏族谱》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初修,后清乾隆、民国四年、民国二十八年多次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是有吴邵村清朝末科秀才李帮灿主持修普,并立族碑 。最近一次是1997年五修 。
我们这一代是十八世(世),下传最近的是已经到了二十世 。数百年繁衍生息,人口甚众,周围邓楼、林东、杏坡、李井、潘塘、野審、夏楼、前后场等,远达安徽宿州,皆有吴邵李氏后育 。
祖坟林地 吴邵村的祖坟,即老林,最初是在尖山下,尖山原有多处坟生,如今仅有两座坟空,一座是始祖钦公之墓,一座是二世祖孺人之墓 。1997年重修 。
李氏祠堂 从吴邵村南门桥进村,过了二道河,进入大巷不远,路东就是李家祠堂 。在吴邵村李建军草绘的村居图中,标注的改为老年活动室的这处院落,就是历史祠堂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文章插图

03吴邵村民居艺术老辈人说吴邵村人人都是石匠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文章插图

特点之一,青石到顶 。吴邵村民居是一色的石头墙,而且是就地取材 。石缝里别说没有什么水泥,连泥土也没有,全部是山石垒砌 。房门、窗户的设计也有特色,有的用过木,有的则是用条石;门旁刻有吉祥花卉和道符,留有龛洞 。“泰山石敢当”立在墙角 。
特点之二,聚族而居 。李氏长房、三房迁従到今天的吴邵村后,依然是按照支系、主要是父子关系、继而是祖孙聚居 。
特点之三,依山而居,寸坡寸金 。但是建房必有庭院,家庭者,“家”加“庭”也,有居室又有庭院,二者兼备 。这种中国民居传统在吴邵村体现得十分讲究 。房屋与庭院的格局,有的一宅一院,有的是一宅两院,极少的是一宅三院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文章插图

特点之四,庭院与围墙 。主要是指房屋前院的铺建 。如果建房地方的坡度略大,为了求得院子平坦,那就要运石头砌墙,坡度愈大,石墙要垒得愈高 。
特点之五,堂屋格局 。堂屋三问是正房,后墙不开窗 。三间屋中间是客厅,有八仙桌、条几、椅子;墙上有中堂,悬挂字画;条几上有花瓶、供祭的祖像 。东屋长辈居住,架子床,桌子箱子俱全 。西屋给子女居住,或充当仓储,根食褶子、粗布口袋、大瓦缸、小土盆;还有几件长把锄、木焼、抓钩子什么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