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 , 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泥鳅养殖业已逐渐兴起 , 但利用稻田养殖泥鳅的尚不多见 。
1 , 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 。同时要加高加固田埂 , 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 , 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
2 , 苗时间和放养密度
稻田插秧后即可开始放养 , 每亩放养泥鳅亲体10千克 , 在不投饵的情况下 , 每亩可产泥鳅75千克左右 。应注意:养殖泥鳅的稻田不宜同时混养其他鱼类 。
3 , 田间管理
放养泥鳅的稻田 , 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 , 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 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 , 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 , 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 。由于泥鳅栖息于泥中 , 一般来说 , 养殖泥鳅的稻田采取上述方法施用农药、化肥比稻田养殖其他鱼要安全得多 , 但必须禁止使用毒杀芬、呋喃丹以及生石灰、茶子饼等 。高温季节 , 田内适当加灌深水 , 调节水温 , 避免泥鳅烫死 。平时 , 要经常检查修复拦鱼设施和及时堵漏洞 , 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 。
4 , 收获方法
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 , 捕捞难度大 。但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 , 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收获:冬季在田里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作堆肥 , 引诱泥鳅集中于粪堆内进行多次捕捞;春季将进出水口打开装上竹篓 , 泥鳅自然会随水进入其中;秋季将田里水全部排干重晒 , 晒至田面硬皮为度 , 然后灌入一层薄水 , 待泥鳅大量从泥中出来后进行网捕 。
六 , 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2022年泥鳅养殖还有前景吗?】1 , 完全自然繁殖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 , 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 , 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 。采用此法时 , 首先在产卵季节 , 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 , 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 , 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 , 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 , 然后在诱产区施0.6一0.8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 , 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 , 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 , 影响繁殖效果 。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 , 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 , 这样可提高孵化率 。
2 , 半自然繁殖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 , 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 。此法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 , 繁殖之前 , 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 。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 , 按1:1.5或1:2 , 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 , 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 , 增加雄鳅的数量 。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 。为保证正常繁殖 , 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 , 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 , 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 , 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 。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 , 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 , 使之浸没在水面下 。另外 , 因泥鳅卵黏性差 , 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 , 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 , 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 。当产卵基本结束后 , 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 , 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 , 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 。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 , 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 , 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 , 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 , 影响出苗率 。
- 基围虾养殖技术条件有哪些?
- 泥鳅水花苗开口吃什么?
- 现在白对虾养殖亩利润有多少?
- 6月高温来临养殖罗氏沼虾要注意些什么?
- 大棚养殖青虾风险大吗?
- 养泥鳅的利润与成本有多少?
- 罗氏沼虾应该怎么养殖好?
- 2022年泥鳅养殖成本要多少?
- 2022年3月31日往哪方吉利
- 怎样养殖水蛭 如何养殖水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