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泥鳅养殖还有前景吗?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 , 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 , 尤其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的养殖前景吧!

2022年泥鳅养殖还有前景吗?

文章插图
一 , 泥鳅的养殖前景
目前人工养殖的泥鳅中 , 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0~40% 。由于泥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 , 且多停留在活泥鳅出口 , 所以也有人担心随着泥鳅出口市场的日益饱和而且出现泥鳅价格下滑的情况 , 从而影响到泥鳅的养殖效益 。事实上 , 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 泥鳅的营养价值是得到认可的 , 这样泥鳅的市场的消费市场也将会逐步提升 。如果泥鳅养殖能够借鉴一些常规鱼的品牌经营模式 , 与一些大型的餐饮企业进行联合推广 , 并在泥鳅深加工方面进行配套开发 , 相信泥鳅养殖一定可以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
二 , 泥鳅的养殖效益
根据养殖实践 , 泥鳅亩产量约1000~2000斤 , 当前泥鳅市场价16.5元/斤左右 , 据此测算泥鳅养殖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 , 剔除苗种、饲料、流转土地租金、池塘建设和人工投入等生产成本 , 每亩毛利1.5万元 , 而且销量没有问题 , 市场呈供不应求态势 。泥鳅养殖模式目前主要有稻田养殖、池塘围网养殖等 。
三 , 泥鳅的养殖优势
1、泥鳅能够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 。这一点使泥鳅能够非常耐低氧 , 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的模式 , 不会出现一般鱼类的缺氧泛塘的现象 。
2、泥鳅的食性杂 , 饲料也比较容易解决 。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以及米糠、豆渣等下脚料都可以做为泥鳅的饲料 。
3、泥鳅的繁殖能力强 , 1条雌性泥鳅1年可以产卵3000粒左右 , 而且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开展繁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比较简便 , 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泥鳅小苗 , 人工大量繁殖生产泥鳅苗种的成本也不高 。
4、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 , 一般春季繁殖生产的泥鳅小苗 , 到冬季就可以达到较大的上市规格 。
四 ,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1 , 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 。体为长圆柱形 , 尾部侧扁 , 口下位 , 呈马蹄形 。口须5对 , 上颌3对 , 较大 , 下颌2对 , 一大一小 。尾鳍圆形 , 鳞片细小 , 埋于皮下 。体背及背侧灰黑色 , 并有黑色小斑点 。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 , 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 。体表粘液较多 , 头部尖 , 吻部向前突出 , 眼和口较小 。
2 , 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体形酷似泥鳅 。须5对 。眼被皮膜覆盖 。无眼下刺 。鳞片大 , 埋于皮下 。尾柄处皮褶棱发达 , 与尾鳍相连 。尾柄长与高约相等 。尾鳍圆形 。肛门近臀鳍起点 。
3 , 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又称钢鳅 。吻长而尖 。须3对 。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 。眼下刺分叉 , 末端超过眼后缘 。颊部无鳞 。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尾柄较低 。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 , 常在底层活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