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公民信息1万条怎么罪 50亿条公民信息泄露( 六 )


第四,要求网站平台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三原则 。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发生泄密,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都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者用户的诉讼 。
最后,小编建议:
第一,信息安全无小事,忽视必然付出惨重代价 。针对广大互联网企业都能够重视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加强相关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监管以及内部管理 。,防止任何形式的信息泄露 。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尽早补救,以防事态严重,一发不可收拾 。同时,一旦有可能威胁用户信息安全,应第一时间坦诚公布,告知用户,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给以相应的赔偿 。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电商、快递行业的监管,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
第二,用户增强信息保护意识,网络支付需谨慎
1、对要求重新输入账号信息,否则将停掉信用卡账号之类的邮件不予理睬 。不要回复或者点击邮件的链接 。如果想核实电子邮件的信息,使用电话,而非鼠标;若想访问某个公司的网站,使用浏览器直接访问,而非点击邮件中的链接 。
2、留意网址 。多数合法网站的网址相对较短,通常以.com或者.gov结尾,仿冒网站的地址通常较长,只是在其中包括合法的企业名字(甚至根本不包含) 。
3、避免开启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知识库和操作系统补丁,将敏感信息输入隐私保护,打开个人防火墙 。
4、使用网络银行时,选择使用网络凭证及约定账户方式进行转账交易,不要在网吧、公用计算机上和不明的地下网站做在线交易或转账 。
5、不要在多个网站使用相同的注册账户名以及登录密码,防止网络黑客有意盗取,造成多个网站个人信息的连环失窃 。
6、鉴于近来频频出现用户网银被盗等问题,建议最好有单独银行卡开通网银供网络消费使用,同时网银尽量不要选择工资卡等存款较多的银行卡 。
第三,互联网信息泄露隐性风险重重,除了我们熟悉的购物网站账户被盗、CDSN信息泄露外,在日常的手机软件下载、WIFI蹭网、手机支付等又存在一定的风险 。然而,所有的信息泄露无外乎三种原因:
(1)拥有个人信息资料的商业机构被外部窃取或内部泄露:诸如航空公司旅客行程资料被泄漏出现针对性的诈骗,某快递公司百万客户信息遭泄露等;
(2)技术漏洞所致:诸如一些快捷酒店因开房记录由第三方存储导致客户信息泄漏,造成用户大量隐私内容泄露等;
(3)用户个人由于信息保管不当,被不法分子获得,尤其是在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简单密码或者相同的密码等 。
对此,建议广大互联网/电商企业加强技术监管,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互联网用户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监管部门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法 。
本文"50亿条公民信息泄露?为何信息泄露成常态?"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7393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