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 完成一场赛事转播需要庞大的现场转播团队、复杂的现场线路布置、昂贵的转播车配置予以支持 。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5G云转播平台对传统转播方案进行了轻量化、云端化处理 , 并在冬奥测试赛中进行了充分验证 。 现在 , 几个不到1公斤重的5G云转播背包、几台轻便摄像机、几位摄像师以及一台能够联网的笔记本电脑 , 即可实现赛事转播 。
【背包里的5G云转播】5G云转播背包的大小相当于一本字典 , 重量只有930余克 , 可以持续回传视频信号4小时以上 。 考虑到冬奥赛场低温环境的需求 , 云转播背包还可配备石墨烯加热外壳 , 保证在零下45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 “有了云转播和5G背包技术 , 现场就不需要再架设复杂的设备和线路 。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举例说 , 跳台滑雪作为户外比赛项目 , 直播机位多设置在山地之上 。 如果遇到陡峭的山野环境转播车难以抵达时 , 利用云转播平台 , 一位摄像师、一台摄像机、一个5G背包就能胜任一个直播机位的工作任务 。 “田间地头、高山大川 , 都不再是直播的壁垒 , 一个人顶得上一支队伍 。 ”
导播平台也更加轻量化 , 只要有网络 , 导播人员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用笔记本电脑连入云端 , 完成信号制作 , 远程实现传统转播车的功能 。 借助5G技术的高带宽 , 超高清信号有了“高速公路” , 5G背包的回传时延不超过1秒 , 并且在不同机位之间实现了多机位精准授时、帧级同步 , 保证镜头之间的流畅切换 。 信号走上云端 , 还能最大限度保留拍摄素材 。 张鹏洲说 , 传统直播中 , 观众只能看到经过导播编辑的节目 , 5G云转播技术则能同时提供各机位信号 , 观众可以选择任意视角 , 不同的导播团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后续创作 。 “比如多位演员同台演出 , 观众可按需点播各机位的镜头 , 实现‘千人千面’ 。 ”
云转播系统通过在场内环绕架设多台摄像机 , 辅以智能校准、AI算法、防抖算法等技术 , 实现了“自由视角”观看体验 。 在滑雪运动员冲坡腾空的瞬间 , 观众滑动手机屏幕 , 画面中的场景也就跟随着指尖“转”起来 , 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运动员的精彩动作 。
张鹏洲介绍 , “云转播平台+5G背包”有效降低了转播成本和工作门槛 , 提升了工作效率 。 在去年举行的“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中 , 云转播系统已为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主要场馆提供了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跳台滑雪等赛事云转播及相关衍生服务 。
扫码观看视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