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从个性到共性,企业微信从共性到个性( 二 )


不过究其原因 , 这些“个性”特质的背后 , 实际上是飞书想要避开海外的微软、Slack和国内的钉钉、企业微信等巨头的锋芒 , 以求顺利入场 。
而在2020年 , 飞书赶上了在线协同的发展风口 , 得以大火了一把 。 当前的飞书已经从最初的内部自用平台 , 成为综合协同办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 因此 , 飞书需要寻找新的可能性 , 最大程度实现商业利益 。
于是 , 飞书逐渐将目光重点转向与国内其他平台相似的生态构建道路 。 在平台应用系统层面 , 飞书不断拉拢行业伙伴构建自身生态体系 。 目前包括法大大、摹客、Cotask、问卷网等生态伙伴都已经入驻到飞书的生态工具箱 。
在定位层面 , 在飞书最新的5.0版本中 , 涵盖飞书人事、飞书合同、飞书审批等新产品 , 从侧面说明了飞书逐渐从面向组织的效率工具过渡成更为完整的企业管理平台 。
飞书一改个性化的运作思维 , 直面奔赴生态构建 , 主要是国内有企业微信、钉钉两大综合在线协同办公生态走在前作表率 , 生态的创建已然成为协同办公平台发展的新风向标 。 所以 , 飞书要想平滑进入国内市场 , 迎合生态创建的潮流是必行步骤 。
企业微信:从共性到个性
相比于飞书 , 企业微信在2017年就早已开放生态 , 现在的企业微信已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协同办公系统 。 不过企业微信要想取胜 , 就需要在当前市场的众多协同办公生态平台做出差异化 , 争取脱颖而出 。
一方面 , 企业微信一直将自己定位成“企业专属连接器” , 注重企业内外部的全方位连接 , 尝试运用不同的连接逻辑将企业复杂的管理系统简便化 。
针对企业内部则是通过“通讯+应用”的方式 , 实现信息直达和共享;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 , 则是集成多类应用 , 让企业能够自建自己的生态网络 , 实现共生;对于企业和C端之间 , 通过“腾讯+微信”帮助企业连接C端用户 , 服务企业降本提效 。
而在三种不同的连接逻辑中 , 最有可能让企业微信在综合协同战局中占据上风的是其与微信生态的联合 。
早在2018年 , 企业微信已经与微信实现互通 , 企业可以直接触达海量微信用户 ,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微信相对于同类型平台来说 , 拥有了能够直接提供给企业C TO B的优势 。 除此之外 , 在2022年企业微信最新推出的4.0版本中新增微信客服、连接视频号 , 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触角增多 , 企业微信在产业上下游的连接上有了进一步的升级 。
另一方面 , 寻找市场缺口 , 渗入生活场景 。 当前 , 大部分的协同办公产品还停留在“办公”、“职场”的定位上 , 日常生活场景还比较少 。 而企业微信不单单着眼于企业客户 , 还把目光投向了学校组织 , 其针对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 , 率先做出尝试 , 打造“家校群” 。
综上来看 , 成为企业连接器、瞄准市场缺口 , 无一不在表明着企业微信正在不断走向“个性化”的决心 。 或许 , 企业微信是希望能在逐渐个性化的多个新方向中凸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难以进行的突围战
飞书个性转共性 , 企业微信共性转个性 , 为了能够在综合协同市场实现进一步突破 , 两者都在不断转变自己的战略方向 。 可就客观事实而言 , 无论是“新秀”飞书 , 还是“老手”企业微信 , 短时间内想要实现突破并不是件易事 。
从应用流量来说 , 早早入局的钉钉已经形成较大的流量规模 , 在用户习惯的培养上功底深厚 。 在这一方面 , 企业微信和飞书可能难以企及 。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截止2021年8月 , 钉钉应用全景流量规模就达到了1.93亿 , 而企业微信约0.96亿 , 飞书的流量规模更小 , 不在前10范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