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蜂育王方法技巧( 二 )


其二
中蜂特别适应于南方的广大山林地区 。华南饲养意蜂,已有80余年的历史 。1949年后,又相继引进卡尼鄂拉蜂(简称卡蜂)和东北黑蜂 。然而,这么多年以来,西方蜜蜂尚未有过在山林地区越夏成功的事例 。南方广大山林地区,每当夏秋蜜粉源稀少时期,胡蜂等敌害在巢前或花间拦劫捕杀蜜蜂,十分猖獗 。福建山区,为害蜜蜂的胡蜂有5种之多 。广东从化县的行家形容说,胡蜂形成蜜蜂采集飞行上的“封锁线” 。西方蜜蜂由于体形及蜜囊大,飞行迟缓,无法突破胡蜂关,这是它越夏不能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意蜂蜂群停卵断子,再加上因扇风散热,耗蜜量大、寿命短促,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而中蜂飞行灵活敏捷,能避过胡蜂捕杀;在炎夏季节,尚有在清晨和黄昏进行采集的特殊习性 。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胡蜂、蜡蜒以及害鸟的捕杀 。在冬季,中蜂个体耐寒性强于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 。阴天,在气温9℃条件下,中蜂就能安全采集;晴天,荫处的气温还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 。但意蜂、卡蜂和东北黑蜂的个体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都要求在13℃以上 。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这时期的气温常在13℃以下 。西方蜂种在这种情况下出巢,常遭冻害 。春季蚕豆、油菜开花期间,也常遇到寒潮低温,使西方蜜蜂大批冻僵巢外 。然而,中蜂却比较适应,采集繁殖欣欣向荣,山区初冬并可发生自然分蜂 。上述事例说明,中蜂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山林地区,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 。
其三
中蜂比较稳产 。中蜂比较勤劳,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 。另一方面,中蜂的产卵育虫习性较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 。因此,中蜂消耗食料较省,一般不需喂糖 。即使蜜源条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产,具有“大年丰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赔”的稳产性能 。
其四
中蜂抗螨性强 。在福建,大蜂螨寄生中蜂已有长久的历史,但受害并不明显,在自然情况下,感螨群仍可照常繁殖、生产 。经长期生产实践,证实了中蜂具有较强的抗螨性能 。我国饲养西方蜜蜂的螨害问题,在防治方法上虽已基本解决,但毕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代价 。
其五
中蜂能充分利用叶茶蜜粉源 。叶茶原产我国云贵高原 。栽培或野生的叶茶遍布我国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导致西方蜜蜂幼虫严重死亡,断子垮群 。土生土长的中蜂,久经自然选择,能充分利用之 。冬季叶茶花期长达2个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
其六
中蜂适宜定地饲养 。在深山密林里,蜜源丰富,但交通闭塞,转地蜂场无法利用;而饲养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选点建场 。在蜂闲季节,人力可以充分利用来兼营果、林,以及玉米、高粱,发展乌柏、漆、桐、茶等特产,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为蜂群提供四季不断的蜜粉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
因此,具有一定蜜粉源条件的山区乡村,建立中蜂场最为有利,但是,中蜂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它与意蜂相比,主要缺点是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好咬毁;日脾,清巢性弱,盗性强,性情暴躁,产卵力弱,失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
四,养中蜂小小经验谈
有人说“中蜂易逃”,这句话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对的一面 。因为中蜂的逃,一是由于生活环境不良,二是由于养蜂人的疏忽,违背了中蜂的生活习性而造成的 。本人养蜂多年,失败的教训颇多,现提出如下一些小小经验与体会,请行家们指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