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营养价值方法,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泥鳅经过多年的养殖,延伸出多种的养殖技术 。那么常见的泥鳅鱼养殖方法主要有哪些?

文章插图
1、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最后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 。饲养时在网箱内铺一层肥泥,另外网箱的高度要高于水面30-40公分,防止泥鳅跳逃,喂食以人工饵料为主,所以放养的种苗一定要选择能摄食人工饵料的 。
2、池塘养鳅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最为常见的养殖方式,可适应各大地区,可利用现成的池塘或者利用稻田、土坑都可以 。一般要求要要长宽在20-30米的池塘,池深在2米内,水深在50-60cm,池低平整,再在周围围网,做好防逃措施,培养水质,培育一些浮水植物即可 。再根据3cm以上的幼苗以每每亩500斤的密度放养,待一种3-4月后即可出售 。
3、莲藕塘养殖模式
和稻田养殖模式类似,在莲藕塘养殖也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实现生态养殖 。但于稻田养殖模式略有不同的是,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在泥鳅采食、活动时已发生外伤情况,易导致疾病感染 。所以运用此种模式时,一要注意饲养数量,二是要选择刺少的莲藕品种 。
4、稻田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模式是实现生态平衡的一种养殖方法,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在饲养时泥鳅可已稻田中的昆虫和浮水植物为食,可以起到极好的生物防治作用,基本可以不要做到打药,减少环境污染 。而水稻也可以吸收泥鳅的排泄和分泌物,减少化肥的使用,还可加强水质,降低养殖成本 。两者可以生产出真正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的水稻和泥鳅 。
5、水泥池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模式有饲养管理方便、捕捞容易以及能极好的调控水质和水温的优势 。一般为了方便管理,每个水泥池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池深0.8-1米,池的底部要铺一层20-30cm厚的泥土,搭建一个适宜泥鳅的生长环境 。另外水泥池在搭建后一定要进行脱碱和消毒工作,才能放苗饲养,否则会导致水体碱性过高,造成泥鳅大量死亡 。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1、水质
其实不止泥鳅养殖,大多数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要求极为严格,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以及病害发生,也是影响到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质较差,泥鳅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水体易滋生细菌,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甚至到出现水体中毒而死亡的现象 。所以在养殖时水质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保持水体的肥、活,泥鳅才能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将收益最大化 。
【常见的泥鳅鱼养殖方法主要有哪些?】2、养殖密度
很多养殖户为了实现高产的目的,往往会在养殖池中大量的放养,导致养殖密度过高 。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泥鳅正常摄食,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提高生长周期,易错过最佳上市季节,而且还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传染,一般发生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导致大面积的泥鳅死亡 。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鳅,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随着泥鳅的生长,还易不断的减少养殖密度 。
3、水温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能在10-30度的水温中生存,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这个温度期间,是它活跃度以及摄食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它的生长旺盛,这时只要通过足够的饵料,它就能快速生长 。但温度高于30度,它会停止摄食,钻入泥土中度夏,生长极为缓慢,而且易导致消瘦,同样的,当温度低于5度,也会钻入泥土中越冬 。所以在夏季和冬季养殖极为重要,在夏季高温时,可通过加深水位、搭建遮阳网以及加冰等方法将水温降下来,而冬季可通过加热等方法提高水温,将水温控制在20-30度之间,可使泥鳅一年四季快速生长 。
- 贴风水门福是什么东西 风水福贴是什么样的
- 汽车经济模式是什么意思
- 脖子疼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 脖子疼怎么办缓解
- 甲型h1n1是什么类型的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
-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 呼吁大家关爱老人的说说
- 康师傅茉莉清茶的功效与禁忌 康师傅茉莉清茶健康吗
- 汽车的刹车片生锈正常吗
- 女人鼻尖长痣有什么说法
- 【推荐】奋战高考的励志座右铭精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