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龙虾养殖100亩成本要多少?( 二 )


3. 虾稻连作 。利用稻田开展小龙虾与中稻轮作的种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效益模式,它在不影响中稻产量和中稻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可使中稻增产,同时利用中稻的冬闲田养殖小龙虾,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稻田的利用效率,这种模式的好处有:一是增产增收,一般每亩中稻田可增产稻谷5%-10%,小龙虾亩产量可达到90-200kg,亩纯收入达800-1000 元;二是节省劳力和资金,小龙虾可以摄食稻田中消耗肥料的野杂草和一些害虫,起到保肥除害的作用,节省了除草除虫的劳动力和投入资金;三是保肥增肥,小龙虾在稻田中来回觅食,减少了与中稻争肥的杂草,帮稻田松土、活水透气,增加稻田中水的溶氧量,同时通过其新陈代谢,排出的粪便起到为中稻增肥的作用 。
4. 虾鱼混养 。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应搭配适量的鲢、鳙,让其摄食浮游生物,调节浮游生物的生长 。一般每亩套养体重200g 左右的鲢鱼20-30 尾,鳙鱼30-50 尾 。既可提高产量,又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
5. 投种时间 。实践证明:投放小龙虾的最佳时间为7-9 月份,生产中应尽可能提早放亲虾 。在中稻收割前1-2 个月,往中稻田的环形沟中投入经挑选的小龙虾亲虾,是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 。
6. 放养密度 。采取小龙虾与中稻轮作的模式,要一次放足虾种,分期分批轮捕,以7-8 月份投放种虾模式为最佳,即每年的7-8 月份,在中稻收割之前1-2 个月,往稻田的环形沟中投放经过挑选的小龙虾亲虾,投放量为每亩15-20kg,规格以30-40 只/kg 为宜,雌雄比例3∶1 。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5-10 分钟或每立方米用160 万国际单位青霉素2 支浸泡10 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
7. 投饵施肥 。采用小龙虾与中稻轮作的模式,主要是利用稻田中的秸杆浸泡后培育浮游生物以及田中的野杂草等供小龙虾摄食,这种粗放养殖方式的产量远远不及加投人工饲料和适量施肥的养殖模式的产量 。因此,在养殖期间适当使用有机肥(或水产专用肥)和增投一些麦子、谷物、饼类、动物尸体、屠宰下脚料等,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
8. 种植水草 。稻田养殖小龙虾,必须种植水草,水草要占水面积的10%-30% 。种草是小龙虾养殖成功和有效提高产量的关键:一是提供小龙虾蜕壳的场所;二是小龙虾怕光喜阴,使小龙虾能在白天活动;三是水草可吸收底层的腐殖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净化水质减少病害;四是水草也是小龙虾的良好饵料 。可在环形沟内植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水面种草可种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还可在埂边种植蕹菜等 。
9. 水质调节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水质不宜过肥,要求透明度在30-40cm 左右,水体过肥可导致纤毛虫大量繁殖和生长,危害小龙虾和套养鱼类的生长,引发寄生虫类疫病 。稻虾连作模式主要通过水位控制来调节水质,遵循“浅—深—浅—深”的原则,即在越冬前的9-11 月份将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 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 左右,既可使部分稻蔸再生,又可避免因稻蔸全部没于水下,导致稻田水质过肥缺氧而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在越冬期的12-2 月份,适当提高水位,应控制在40-50cm;越冬后进入3月份时,应适当降低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以利提高稻田内的水温;当进入4月中旬以后,应将水位逐渐提高到50-60cm,使稻田内的水温始终稳定在20-30℃之间,这样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避免小龙虾提前壳硬老化 。
10. 捕大留小 。正确的做法应是“夏秋投种,春季补苗,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实行虾稻连作模式的起捕时间一般集中在4 月下旬-5 月底前,及时捕捞可有效控制养殖密度,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小龙虾捕捞时,最好用地笼进行捕捞,实行捕大留小,将达到商品规格(30g 左右)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入稻田中,促进小规格的龙虾快速生长,直到5 月底6 月初排干田水后将虾全部捕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