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龙虾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高产是在健康养殖基础上的高产,是追求高效,满足市场 。
我们希望将我国小龙虾的平均单产提高到300斤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这样说道 。
亩产300斤是小龙虾养殖标准的指标!
一、小龙虾是什么虾?

影响小龙虾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文章插图
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它是螯虾(crayfish)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而不是龙虾(lobster) 。
我国淡水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 。
1983年湖北开始生物学及池塘养殖研究;
1985年开始探索稻田养殖;
1986年武汉建全国第一个小龙虾加工厂;88年开始对外出口;
1989年开展小龙虾人工增殖;同年在江苏、山东办加工分厂;
80年代 湖北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多项研究报告并参入国际交流,自此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
2005年湖北推出“小龙虾人工诱导繁殖”和 “虾稻轮作” 技术!
二、小龙虾快速生长的高要求性 。
小龙虾生长速度快,但快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PH7-8.5,溶氧5mg/L以上,最佳温度在17~ 31度,食物要丰富,隐蔽物要多 。
小龙虾对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重金属、杀虫剂及药物非常敏感,因此要远离污染源 。
三、小龙虾高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三句重要的话
夏秋放种,春季补苗;捕大放小,轮捕轮放 。
种苗要投足,投放时间早,养殖效果好 。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种好水草,预防疾病,科学投喂,生态混养 。
2.技术要点
(1)养殖水体的结构改造---水深、坡度、平台,改造进排水
(2)种植水草---沉水草看质量、多种类,漂浮草要固定
(3)防控敌害---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预防病害
(4)防逃---防逃网、巡塘、堤埂要有足够宽度,水下防逃
(5)种苗投放---夏秋投种,春季补苗;投足投早,种苗水运
(6)水质控制---经常加水,定时增氧,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水
(7)科学投喂---四定,饲料多样化,提倡配合饲料+农副饲料
(8)适时捕捞---早捕、加强捕,捕大放小、轮捕轮放,网具
这 8 点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红色字体是重中之重 。
四、几个重要问题
1、技术问题
(1)掌握和落实养殖技术是提高小龙虾单产的基础
目前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技术,新技术掌握不够,误区太多,平均单产较低,不到200斤 。只要重视和落实养殖技术,亩产提高到400斤是很容易的 。
影响小龙虾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文章插图
(2)养殖水体的结构改造
小龙虾在深水处躲藏,在浅水处活动、摄食、蜕壳,既怕高温,又不喜欢低温,且对溶氧要求高 。这些特性决定了小龙虾养殖水体结构的重要性 。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改造不到位,进排水系统不好,水体深度不够.
目的:养殖水体有深有浅,才能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求 。深水才能养大虾,浅水只能养小虾 。
(3)养殖模式---“夏秋放种(苗)”还是“春季放苗”
小龙虾最佳生长期在秋季(9月-11月)和春季(3月中-6月中),对新环境适应时间较长,采用“春放”养殖模式,春秋两季都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短,规格、产量都低 。很多春季放苗的养殖户,养殖效益不好就与这个有关 。我们提倡“夏秋放种(苗)、春季补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