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寻亲男孩轻生网暴被指是重要诱因 “键盘侠们的狂欢”该结束了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采访人员赵 丽
【河北寻亲男孩轻生网暴被指是重要诱因 “键盘侠们的狂欢”该结束了】□ 本报实习生 杨轶男
“阳光照在海面(上) , 我也归于大海 。 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 , 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 ”
1月24日凌晨 , 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发微博长文 , 诉说自己被生父母出卖、养父母身亡、遭受校园欺凌猥亵以及被网暴的一生 。 当日中午 , 三亚警方证实刘学州在三亚自杀身亡 。
多位接受《法治日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专家认为 , 个人生活经历、性格以及寻亲过程中遭遇的挫折 , 再加上网络上的一些粗暴指责 , 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 , 悲剧发生了 。 其中 , 网暴是刘学州自杀的重要诱因 。
良言一句三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 。 近年来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网暴事件不断出现 , 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 , 更直接或间接导致多个悲剧发生 。 专家建议 , 采取网络实名制、加强执法、强化平台监管责任等措施 , 严格界定情与法的边界 , 避免网民成为悲剧背后那双推波助澜的手 。
寻亲男孩身亡
网暴难辞其咎
刘学州大概3个月大的时候被养父母抱养 , 养父母意外去世后 , 他被老人抚养长大 。 2021年12月15日 , 山西临汾警方通过DNA找到了刘学州亲生父亲所在的家庭 。 2022年1月17日 , 刘学州在社交平台发布因与亲生父母产生矛盾而被亲生母亲拉黑的截屏和通话录音 , 称再遭亲生父母遗弃 , 并否认矛盾因其要求“买房”而产生 。
但网暴者以刘学州要求“买房”为由开始了肆意攻击:有网友私信刘学州的社交平台账号称“太恶心了你”;有网友称其“炒作”“立人设” , 利用网友的善良博取同情心;还有网友质问他为什么啃老……
2022年1月24日凌晨 , 刘学州定位三亚发布“生来即轻 , 还时亦净”的告别文章 , 这封绝笔信提到:“有很多人来骂我、讽刺我、诬陷我、诽谤我 , 对我评论和私信人身攻击 , 我看到后很难过 。 ”
刘学州的朋友林霞(化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络暴力是压死他(刘学州)的最后一根稻草 。 ”
在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看来 , 网民可能会基于自身生活经历、日常情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 这种评价看似客观、公正有逻辑 , 但是很容易失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 甚至如果相关评论是在媒体塑造的“人设”和“情境”下开展的 , 则可能完全有悖于真实 。 刘学州的人生是悲惨的 , 也是值得同情的 , 他希望找到自己亲生父母 , 获得来自亲生父母在经济上的一些帮助 , 有一个家 。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 , 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 也在情理之内 。 但一些网民在发表评论时 , 会抽象地将刘学州视为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 认为刘学州向父母提出的要求比较过分 , 或者认为刘学州的行为比较功利 。 在这个过程中 , 这些网民看似在主持正义 , 其实是在进行语言暴力 。
“网民须警惕在‘主持正义’中迷失 , 由‘说句公道话’演变成单纯的负面情绪宣泄 。 尤其是在没有真正理解当事人本身的情感及生活经历时 , 不要轻易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貌似客观公正的、高高在上的理性视角去评判他人的生活 。 ”李怀胜说 。
追究网暴责任
现实难点颇多
刘学州被网暴案并非孤例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网暴事件不断出现:2018年 , 四川德阳女医生在泳池与人发生冲突 , 最终因不堪网暴自杀身亡;原中国女排副攻赵蕊蕊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 , 其于2004年疲劳性骨折受伤后被不少怀有恶意的人网络攻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