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有两句话,一句是与诸葛亮没有对战之前说的话,另一句是跟诸葛亮交手后说的话,两人一生唯一一次对决,对决前后的评价与感叹,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两大高手之间的对决吧;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魏国名将曹真已死,曹睿派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去抵抗诸葛亮,诸葛亮先击败名将郭淮,安排士兵割取魏国的麦子,司马懿一路狂奔直接奔向诸葛亮,而当司马懿赶到时,诸葛亮却跑了,司马懿跟身边的人说诸葛亮不懂用兵之道,我急行军千里,疲惫之师,如果诸葛亮懂得用兵的话,应该以逸待劳,这样我就危险了,因为诸葛亮这个细节,让司马懿误认为诸葛亮不会用兵,实际是诸葛亮的故意这么做,诱敌深入全歼司马懿之计 。所以司马懿就写信给曹睿身边的人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计谋多而犹豫不决,不懂随机应变,他必定被我击败 。司马懿说这话,一来可以跟曹睿说,诸葛亮不是我的对手,你可以放心,二来可以安稳士兵的士气,让士兵们觉得蜀军不可怕,他们必败无疑 。司马懿这话一说完,就一路追赶撤退的诸葛亮,追上了司马懿又不敢进攻,诸葛亮停下来,司马懿就跟着停下来,诸葛亮撤退司马懿就追击,就这样追追停停,诸葛亮不攻击司马懿,司马懿也不攻击诸葛亮,很默契的配合,其实就是两人都是用兵高手,司马懿防守没有漏洞,诸葛亮无法攻击司马懿,诸葛亮撤退也没有防守漏洞,司马懿也无法攻击诸葛亮,所以才会出现你撤我追,你停我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因为诸葛亮是有目的诱惑司马懿大军,而司马懿却猜不透诸葛亮 。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文章插图
于是两人一直追追停停,直到诸葛亮退兵到卤城,诸葛亮才彻底停下来,不退了,因为诸葛亮选择在卤城与司马懿决战,这里相对于而言对蜀军作战有优势 。为了让司马懿上当,诸葛亮把自己陷入绝境,兵分两路扎营,分别扎营在两座不同的山上,一路兵有王平带领,一路兵由自己带领,而司马懿率领大军一路,三路大军刚好形成了一种钳形攻势,而这样的钳形布兵对司马懿有优势,司马懿集中兵力,而诸葛亮把兵力分散,而且还把两支军队放在孤立的山上,是一种绝境,而且两军是无法互相支援的,跟当初马谡驻兵在山上对抗张郃一样,只是这次统帅是诸葛亮 。这种布兵在用兵高手眼里就是典型的犯了低级军事错误,因为诸葛亮分散了兵力,还把两支军队扎在孤立无援的山上,这是典型的不会排兵布阵 。这一点作为用兵高手司马懿当然也看出来,按照司马懿性格,这正是他击败诸葛亮的好时机,但是司马懿犹豫了,他猜不透诸葛亮到底要干什么,是诱惑自己还是真的不会用兵,所以迟迟不肯发起进攻 。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司马懿沉得住气,身边的将是怎么受得了这气,身边的将是都纷纷请求出站诸葛亮,前面司马懿一直不敢攻击诸葛亮,将士们现在实在忍不住了,再不攻击蜀军就退回汉中了 。但是司马懿还是有顾虑,非常的犹豫,可见司马懿用兵也是非常的谨慎,对于没有摸清对手的底细,不会轻举妄动,单凭这一点司马懿在三国用兵水平妥妥的一流水平 。司马懿依旧不肯出兵,身边的将是都开始嘲笑司马懿“畏蜀如畏虎”,司马懿一听这话,哪里受得了,看了看身边的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作出了最终的判断,他觉得诸葛亮是真的不会用兵,多方面都证明诸葛亮不会用兵,诸葛亮前面错过以逸待劳伏击,现在又是错误的排兵布阵,更加确信诸葛亮不会用兵,而将士们现在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攻击蜀军,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 。于是决定像诸葛亮发起进攻,两人第一次正面对决拉开序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