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二 )


(2)粘虫
幼虫啃食叶片叶肉,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
防治措施:防治粘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3龄前,此时幼虫食量小、危害轻、抗药力差,药剂防治效果好 。当高粱百株虫量达60头以上时,在2龄幼虫盛发期进行应急连片防治 。可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120~180g兑水75公斤喷雾,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40~50g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
2.刺吸式
(1)蚜虫
高粱蚜在河南省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荻草或其它寄主的叶背或叶鞘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然后先在寄主植物的嫩芽、嫩茎上取食,后还到高粱上为害 。7-8月份为害最重 。
防治措施:大豆田出现点片危害时,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225-300毫升,对水600-750升喷雾 。
(2)蓟马
蓟马食性杂,危害广,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导致受害部位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同时传播病毒病,致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结荚数减少 。受蓟马危害传播病毒后可造成15%左右减产,严重的可达50%以上 。
防治措施:每亩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40毫升、10%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5%多杀霉素悬浮剂25-30毫升喷雾防治蓟马;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叶面肥喷雾,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
地下害虫:
(1)地老虎
幼虫食性很杂,白天潜伏土中,在夜晚的时候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作物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条 。
(2)蛴螬
也就是金龟子的幼虫,取食玉米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 。
地下害虫防治措施:
1.土壤处理:可选用辛硫磷乳油,拌细土,撒在垄沟内,然后履土 。
2.拌种: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毫升,拌种20-30公斤玉米种 。
3.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5%氯氰菊酯1000倍液+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