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有关华为早期发展史 , 或许不少人都听说过其C&C08交换机和GSM运营商业务的传奇 , 而在两者之间 , 光通信业务曾经发挥过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 当时“HONET”接入网产品帮助华为打入运营商传输设备市场 , 并成为千禧年前后华为公司堪与交换机业务媲美的拳头产品 。 更重要的是 , 光传输产品 , 还成为这家年轻中国企业“撬开大国市场最锋利的武器” , 据媒体报道 , 相关人士回忆称 , 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签下的第一个海外商业合同 , 就是光传输产品 。
历经二十余年积累 , 今天的华为已经在光通信产业 , 树立了广受公认的技术领导力 , 形成了光传送、光接入、光终端三大产品类别 , 光通信的触点 , 也越来越逼近生产生活最前线 , 用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的话说 , 要从光纤到家(Fiber to the Home , FTTH)到进房间(Fiber to the Room , FTTR) , 再到光联机器(Fiber to the Machine , FTTM)和办公(Fiber to the Office , FTTO) 。
想必不少关心国际时事的读者 , 已经听说过去年美国港口集装箱“爆仓”、货物通关困难的新闻 。 新闻背后 , 折射出人力密集型的传统港口运营模式 , 在疫情下暴露的种种不足 。 近日 , 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中国港口》杂志社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集装箱港口十大新闻” , 其中“上港集团联合华为在全球港口首次使用F5G技术实现超远程控制港口大型设备作业”入选 。
去年6月 , 上港集团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项目成果正式对外发布 , 上港集团联合华为 , 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将F5G技术应用于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 , 是新一代智慧港口运营模式的重大突破 。
以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例 , 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 , 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 , 首次在岸桥起重机工控领域应用F5G技术 , 实现了光纤直达机器 , 重构了大型港口网络架构 , 并首次在大型港口主干网络上 , 基于工业光传输方案 , 实现了百公里距离下百微秒低时延数据交互能力 , 工作人员在位于上海市区的指挥控制中心即可对岸桥集装箱进行实时远程操作 , 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 为未来的港口运营智能化打开了无尽想象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