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疑 , 小刚学长在之后回应称 , 如此做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当时50公里时速的测试标准 , 之前收油太早 , 动能回收把速度降了下来 , “为了严谨才会把速度给提上去 。 ”
此外 , 他称轻点油门并不影响自动紧急制动介入 , 并表示正是因为第一次测试有些失误 , 所以才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
对于这个回复 , 不少网友并不买账 。 而有的车主则表示 , 这个结果与自己的实际经历并不符 。

文章图片
【“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图4/5
来源:受访者供图
一位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主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自己曾在驾驶时遇到过几次突发状况 , “车子都刹住了 , 直接停 。 ”他回忆最惊险的一次是 , 自己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驾驶 , 前车保时捷突然刹停 , 就在自己以为要撞上时 , “瞬间刹停 , 车子声音特别刺耳 。 ”
“如果未刹住车的原因是大V(小刚学长)操作不当造成的 , 其抖音平台上发布的视频与事实不符 , 则可能构成对特斯拉名誉权的侵害 。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朱界平律师看来 , 如果法院认定小刚学长的行为对特斯拉公司造成了侵害 , 删掉视频的行为只能是针对删除以后达到了停止侵害的效果 , 对删除之前的损害仍需要承担责任 。
特斯拉法务部很忙
目前事件仍在发酵 。 虽然事实的真相以及孰对孰错仍有待于挖掘和法律的裁决 ,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 , 或许在拿起法律武器的那一刻 , 就已经达到其目的 。
“特斯拉起诉是公关行为 , 是给公众看的 。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 , 对于智能汽车的一些新功能来说 , 目前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 在司法取证时很难还原现场 , 这也意味着在做最终判定时很难理清责任 。
事实上 , 和其他车企在面对负面舆论时的息事宁人或是置之不理的态度相比 , “硬刚”似乎已经成为特斯拉独有的标签 。
2021年5月 , 在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尚未有定论时 ,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一番“需加强消费者教育”的言论再掀舆论风暴 。 在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后 , 从6月1日起 , 特斯拉先后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开通“特斯拉法务部”帐号 。
有意思的是 , 不少网友发现在其某个平台的关注列表中 , 有不少此前发布过特斯拉负面的媒体和个人账号 。 这也被外界视为特斯拉正式进入“反向维权”的开始 。
之后的特斯拉 , 则开始了“拳打不听话”的车主 , “脚踢”自媒体博主的模式 。
2021年9月 , 特斯拉凭借“认赔150万 , 起诉车主索赔500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 。 起因是当事车主韩潮购买了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的Model S二手车 , 但行驶过程中车子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 车主认为这是一台事故车 , 起诉特斯拉要求“退一赔三” , 最终法院判特斯拉退赔车主韩潮151万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pixabay
虽然法院驳回了特斯拉的上诉 , 选择支持车主韩潮 , 但前者并未停下来 。 特斯拉认为韩潮长期发表低级、贬损二原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相关言论, 以此向其索赔505万元 。
2021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 , 一位来自河南安阳的女车主冲上特斯拉车顶现身维权 , 控诉特斯拉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 , 一时间 , 也引发了关于特斯拉刹车可靠性的讨论 。 在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舆情热点中 , “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位居首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