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近年大力发展少儿真人剧赛道 , 有讲述一零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米小圈上学记》;根据国内顶流少儿文学《故宫里的大怪兽》改编的同名剧 , 是国内首部「真人+CG」的少儿剧;还有根据国民常青动画IP《糟糕 , 我变超人了》制作的同名衍生剧 , 脑洞大开的《超战真人》……
文章图片
总之 , 儿歌玩具低幼益智应有尽有 , 真人休闲搞笑动画片一应俱全 。
不过看电视对孩子们来说 , 当然不能仅仅图一乐 。
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 , 接收的内容会潜移默化孩子们的认知 。
这方面 , 腾讯视频的内容是有担当的 。
拿2022年贺岁档的《动漫大贺岁》栏目来说 , 节目融合了歌舞、相声、小品等形式 , 通过大头儿子、棉花糖、熊猫和和、福小虎一行寻找春节节目和花纹的奇幻旅程 , 让孩子们在看冰雪中国年的同时 , 也是在输出最具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浓厚年味 。
汉语汉字、国学知识、民间神话、风俗文化包含在节目里 , 看动画片的时候 , 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
学习从娃娃抓起 , 寓教于乐 , 是内味了 。
看电视又是个影响审美的活动 。 《狐桃桃与老神仙》《故宫里的大怪兽》等动画中有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元素 。 肉眼可见 , 爱国潮这件事上 , 一零后正在赶超Z世代 。
多元内容是优势 , 排播机制也不单调 , 自制、独播、生态内容和知识付费轮番上阵 , 少儿手中的遥控器 , 拿捏了 。
03
守护 , 公益和社会价值
不断加码少儿内容 , 对孩子而言 , 是用多样内容开启快乐童年 。
一零后成长的2010年代前期 , 正是移动互联网和视频网站冲击传统电视的时候 , 当时电视要退出家庭娱乐中心位置的言论此起彼伏 。
那几年人们视听娱乐使用的屏幕越来越小 , 直接带来的影响是 , 少儿视听内容变少 , 种类收窄 , 节目单一 。
究其原因 , 是少儿接收视听内容 , 相比手机、PC端 , 更依赖电视大屏 。
这状况到2016年开始有了转机 。
随着手机厂商入局电视大屏领域以及OTT激发出电视的智能化想象 , 电视被「边缘化」的角色开始扭转 。
少儿节目的境遇 , 也随着视频网站完善自身内容生态圈、纷纷健全少儿领域相关部分 , 而得到改善 。 其中 , 腾讯视频率先于2016年推出适合少儿操作观看的儿童视频产品小企鹅乐园 , 保障了孩子们优质动画的供给 。
可以说 , 腾讯视频在用切身努力 , 为童年开启「守护模式」 。
丰富内容后 , 视频平台与其他平台的合作 , 串起从内容到播放器全产业链的关联 , 是守护的下一步 。
比如极光TV联合橙子数字在六一儿童节推出小黄人投影仪 。 邀请环球影业全程参与,经过258次的设计修改、1246次色彩调整,最终完美还原小黄人形象;采用全自动遮挡息屏功能,保护孩子视力等等 。
这些举动背后 , 有腾讯对每一颗童心的洞察、尊重、呵护与陪伴 。
更温暖的是 , 腾讯视频关心与少儿需求相关的社会热点 , 而且会用实际行动满足需求 。
近几年少儿成长、社交及性教育被广泛讨论 , 在腾讯视频 , 有900多部「软」性教育相关内容 , 解答多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孩子在成长中的情商、社交、认知知识等问题 。
一些父母没注意到或者不知如何教导的成长问题 , 少儿视听内容能够保驾护航 。
不止于此 , 2022寒假来临 , 极光TV联合公益基金会 , 百城投放辐射1-5 线城市 , 给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送去投影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