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 。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 , 30℃以上 , 即钻入泥底或草丛中栖息 。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 。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 , 开始出穴活动 。4-10月份生长旺盛 。喜夜间觅食 , 凡水中或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食料 。在天然水域 , 体长5厘米以内的幼鱼 , 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性 , 常摄食昆虫及其幼体、摇蚊幼虫、丝蚯蚓、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植物碎屑等 。人工饲养 , 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 , 也可投喂昆虫、水蚤、丝蚯蚓等 。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 , 也可以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鱼苗鱼种饲料 。成鱼阶段用米糠、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植质土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 。
泥鳅养殖的要注意什么?
泥鳅苗一般在春分前后投放 , 刚买来的泥鳅苗身体纤弱 , 入池时稍不注意 , 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 。下面分析下几个投放注意事项 。
1、做好缓苗处理
泥鳅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 。如果水温相差过大 , 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 , 泥鳅苗适应后再入池 。用塑料袋运输的泥鳅苗 , 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好的水箱内 , 10-20分钟后再将泥鳅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 , 称为“缓苗” 。如果开袋时发现泥鳅苗呈仰卧状态 , 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 , 只要经过缓苗 , 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如果将泥鳅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 , 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 , 即运输后死亡 。另外 , 泥鳅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可用1%的小苏打水浸洗20-30分钟 。
2、密网拉塘清害
泥鳅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 。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 。
3、试验清塘效果
在泥鳅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 , 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 。首先取半桶水 , 将泥鳅苗放入水中观察8-10个小时 , 看是否正常 , 以确定泥鳅苗能否入池 。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 , 如发现池水过肥 , 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 , 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
4、坚持饱食下塘
泥鳅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 , 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 。泥鳅苗运到后 , 先用网箱喂饵 , 再重新过数入池 。在网箱内取苗时 , 上风头的泥鳅苗一般体质较强 , 个体较大 , 下风头的泥鳅苗体质较差 , 个体较小 , 这样就可将体质强弱有别、个体大小不同的鳅苗基本分开 , 在饲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大小分化 。
5、深水贴面放苗
泥鳅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 , 紧贴水面慢慢放苗 , 如发现泥鳅苗密集成团 , 要用水滴轻轻泼洒 , 使其散开游入池中 。遇到起风天气 , 要在上风头深水处入池 , 以免泥鳅苗被风吹到池坡或压到池底而造成伤亡 。
【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泥鳅又名黄鳅、鳅鱼 , 肉质鲜美 , 营养丰富 ,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 , 其脂肪、胆固醇含量均较低 , 药用价值明显 , 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 是人们喜爱的水产佳品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 , 具有适应性强、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等特点 , 且一年四季均可上市 , 销路不愁 。目前泥鳅养殖已由苗种到成鳅单养方式发展为与菱角、河藕等水生植物种植混养的生态高效养殖方式 , 养殖效益稳步提高 。
- 小龙虾可以在深水养殖吗?
- 淡水龙虾养殖成本分析
- 黄鳝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 黄鳝养殖有哪几个常见误区
- 淘宝联盟收入会出现在个税app上吗?个人需要上税吗?
- 对虾养殖成本与利润有多少?
- 6月天小龙虾养殖怎么做好疾病高发期的预防?
- 稻田养泥鳅怎么养?
- 冬季稻田养殖小龙虾为什么要肥水有什么好处?
- 基围虾可以人工养殖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