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常见的几种暂养技术

泥鳅是泥鳅在成熟捕捉后 , 准备上市售卖前都需经过几天的暂养 , 它的目的是为了排出泥鳅体内的粪便 , 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 外加去除泥鳅在养殖时带有的一股泥腥味 , 改善口味 。经过多年的经验 , 已总结出几种暂养技术 。

泥鳅常见的几种暂养技术

文章插图
一 , 暂养技术
1、鱼篓暂养
鱼篓我们对它不陌生 , 小时在电视或家中皆见过 ,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 , 它正在不断的淘汰 。用上口径25cm左右、地径在65cm , 高在25cm的鱼篓放置在水中 , 每个鱼篓可暂养7-8kg的泥鳅 , 如果在微流水中可暂养12-15kg泥鳅 , 鱼篓要有三分之一露出水面 , 防止泥鳅跳逃和呼吸 。
2、木桶暂养
木桶暂养方式任何的木桶即可 , 一般按每100升容量的木桶 , 可暂养12-15kg泥鳅 , 木桶暂养需要注意的是水质问题 , 在暂养开始的前两天 , 需要每天换水4-5次 , 从第三天开始每天换水2-3次 , 每次换水无需全部换掉 , 只需换掉一半或三分之一即可 。还需注意的是 , 不宜将木桶注满水 , 要留一定的位置 , 防止泥鳅逃出木桶 , 也不利泥鳅呼吸 。
3、网箱暂养
网箱的大小可用长2米、宽1米、高1.5米规格制作 , 将网箱放置在水平开阔、水质良好、水面无大起伏的河道、湖泊以及池塘中 , 暂养的密度要和水温来判别 , 一般水温适中的情况下 , 每平米可暂养30-40kg , 在暂养后要勤检查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4、水泥池暂养
水泥池暂养方法适合养殖较长的时间以及运输转运时使用 , 暂养数量也和水泥池的大小先关 , 水泥池大 , 暂养多 , 水泥池小 , 暂养小 。不过它比一般的暂养方法密度可适当的增加 , 一般每平米可暂养30-40kg , 但要注意水质的变化 , 及时换水 , 排净泥土和粪便 。
二 ,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1、水质
其实不止泥鳅养殖 , 大多数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要求极为严格 , 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以及病害发生 , 也是影响到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质较差 , 泥鳅生长缓慢 , 饲料转化率低 , 水体易滋生细菌 , 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 , 甚至到出现水体中毒而死亡的现象 。所以在养殖时水质的管理尤为重要 , 只有保持水体的肥、活 , 泥鳅才能生长健壮 , 提高产量 , 将收益最大化 。
2、养殖密度
很多养殖户为了实现高产的目的 , 往往会在养殖池中大量的放养 , 导致养殖密度过高 。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泥鳅正常摄食 , 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 , 提高生长周期 , 易错过最佳上市季节 , 而且还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传染 , 一般发生病害 , 会在短时间内传播 , 导致大面积的泥鳅死亡 。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鳅 , 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 , 随着泥鳅的生长 , 还易不断的减少养殖密度 。
3、水温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 , 能在10-30度的水温中生存 , 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 , 这个温度期间 , 是它活跃度以及摄食量最大的时候 , 也是它的生长旺盛 , 这时只要通过足够的饵料 , 它就能快速生长 。但温度高于30度 , 它会停止摄食 , 钻入泥土中度夏 , 生长极为缓慢 , 而且易导致消瘦 , 同样的 , 当温度低于5度 , 也会钻入泥土中越冬 。所以在夏季和冬季养殖极为重要 , 在夏季高温时 , 可通过加深水位、搭建遮阳网以及加冰等方法将水温降下来 , 而冬季可通过加热等方法提高水温 , 将水温控制在20-30度之间 , 可使泥鳅一年四季快速生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