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牛粪要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是怕光怕炎热的夜行性环节动物 , 其活动温度为5-30℃ , 当温度高于32℃或低于5℃时 , 蚯蚓就会停止生长 , 温度高于40℃或低于0℃时就会死亡 。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 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70% , 最适宜的pH值为6.5-7.5 。栖息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 。蚯蚓寿命一般为1-3年 , 受精5-7天后产生蚓茧 ,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 , 蚓茧24-28天即可孵化成透明状的幼蚓 , 幼蚓生长60天左右长成成蚓 , 此时采收的蚯蚓经济价值最高 。蚯蚓的品种很多 , 但大多数不适合人工养殖 , 目前我国养殖的品种以“太平2号”为主 。下面以“太平2号”蚯蚓为例简单介绍下 。

现在牛粪要怎么养殖蚯蚓?

文章插图
一、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蚯蚓的季节以春、夏、秋季为好 , 冬季气温低 , 不适合养殖 。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 , 直接关系到蚯蚓的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 。选择养殖场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 养殖场应选择在潮湿、没有污染的地方 , 地形应尽量有利于水的排灌 , 土地坚实不易坍塌 , 土质不能太过干燥 。其次 , 目前养殖蚯蚓多以动物的粪便作为饲料 , 在蚯蚓养殖场地附近最好建有大规模的黄牛或奶牛养殖场 , 因为相对而言 , 牛粪里的残留添加剂比较少 , 适合作蚯蚓的基料 , 同时 , 养殖场内不能有鸡及其他禽类 , 以免啄食蚯蚓 。最后 , 养殖场周围环境要安静 , 不能有太大噪音 。
大田蚯蚓养殖场分为粪料发酵区(占10%)、种蚯蚓繁殖区(占20%)和蚯蚓养殖区(占70%) 。
二、基料的制作
将鲜牛粪摊开 , 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粪料发酵区内进行充分的自然发酵 , 大约发酵10天后 , 使牛粪无臭味、无酸味 , 质地松软 , 不粘手 , 颜色为棕褐色即可 。
三、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
平整土地 , 清理区内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 。在繁殖区建设前 , 应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繁殖区进行试验 。具体方法是:将基料均匀地铺在地上 , 厚20厘米 , 宽1.5米 , 长2米 , 备用 。
引种:引进的种蚯蚓体态健壮饱满 , 活泼爱动 , 爬行迅速 , 粗细均匀 , 颜色鲜亮 , 这样的种蚓体质好 , 抗病力强 。
基料测式:将种蚯蚓均匀撒在小繁殖区 , 再洒水保湿 。一天后 , 如果种蚯蚓钻到基料里面 , 证明基料已经配制成功 。如果发现种蚯蚓不愿意钻入基料或者逃出基料 , 则证明基料发酵不完全 , 必须重新发酵直到发酵完全 , 种蚓能适应为止 。接下来便可在种蚯蚓繁殖区内按照建造小繁殖区的方法大规模建造养殖床 , 将基料铺在地上 , 高20厘米 , 宽1.5米 , 长度不限 , 再铺上喷水管 。每两个养殖床之间要留有2米左右的空隙 , 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其他管理 。夏季雨水较多时 , 为了防止水患 , 还要在养殖床的一侧挖条排水沟 , 以便排水 。
四、种蚯蚓的繁殖
春季为投放种蚯蚓的最佳季节 , 每平方米投放1万-1.5万条 , 基料湿度在60%-70%之间 , 基料干燥时应及时喷水 , 夏季可早晚各喷水1次 , 春秋季节1-2天喷水1次 , 喷水要均匀 。一般种蚯蚓在投放之后就会进行异体交配 , 5-7天种蚯蚓开始产茧 。由于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 , 大小混养会出现近亲交配 , 甚至会造成种蚓退化 , 所以根据蚯蚓的产茧周期 , 一般每20天左右把种蚓与蚓茧分离一次 。目前 , 大部分地区蚓茧分离多采用光照下驱法 。首先在场地上铺上1米宽的塑料薄膜 , 将养殖床上的种蚯蚓和基料全部挖出堆积在塑料薄膜上 , 用多齿耙或叉子疏松表面 , 种蚯蚓为逃避光照就会往下钻 , 这样上层表面就剩下基料和蚓茧了 。然后将基料耙去 , 随后 , 种蚯蚓还会继续往下钻 , 再耙去下一层基料 , 照此类推 。当去除完基料和蚓茧 , 塑料薄膜上只剩下种蚯蚓时 , 将种蚯蚓撒在新做的养殖床上 , 以提供下次繁育的蚓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