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采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 。
本技术采用两步培养法,对常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和简化,使用改进后的技术白芨播种至炼苗仅需180~240d,节约了生产成本,对促进白芨人工栽培产业发展以及保护野生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白芨的种子怎么才能培育发芽?】

文章插图
【繁殖材料】
白芨人工杂交授粉后120~180d尚未开裂的蒴果内种子 。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
1、种子萌发培养基:
MS+6-BA1mg/L+NAA5mg/L+活性炭1g/L;
2、植株分化及壮苗培养基:MS+6-BA0.25mg/L+NAA1
mg/L+活性炭1g/L+香蕉泥100g/L 。
上述培养基均附加琼脂8g/L和蔗糖30g/L,pH值5.4 。培养温度(23±2)℃,种子播种后采用全暗培养萌发后转入光照培养,光照度20~25μmol/m2/s,光照时间14h/d 。
【生长与分化情况】
1、材料的无菌处理
采收120~180d果龄的白芨蒴果,切除花梗和残留柱头、花瓣,用70%酒精擦拭干净后浸入1g/LHgCl2溶液中2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以无菌水清洗3~4次,吸干水分后剖开蒴果,将种子直接撒播于种子萌发培养基(1)上,播种密度以铺满培养基、种子间不相互重叠为宜 。
2、种子萌发
播种15d后能看到有少数胚膨大并突破种皮,开始萌发,转入光照下种子开始变绿(见图1) 。白芨种子萌发不整齐,播种60d后仍有种子萌发,经抽样统计,播种45d后平均萌发率达71.5% 。萌发较早的种子在顶端产生1个小突起,形成1枚子叶,继续培养则顶端伸长并长出1~2枚叶片 。
3、植株分化及壮苗培养
播种60d后,白芨种子生长旺盛,已长满培养基,并在顶端分化出叶片,可转接入植株分化及壮苗培养基(2)内,注意每瓶接种数量宜少不宜多,以每瓶100~200粒为宜,既有一定的群体数量,又为后期植株的生长留下空间 。在培养基(2)内,白芨种子顶端分为叶片,底端逐渐生根,生长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小植株 。由于种子间遗传差异,白芨植株生长速度差异较大,培养120d后,多数植株高度超过10cm,并在基部形成大小不等的假鳞茎 。
4、炼苗移栽
在培养基(2)内生长120~180d后,培养基营养成分基本耗尽,白芨植株长满培养瓶,此时外界气温逐渐回升,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就可以炼苗移栽 。
炼苗时,先将培养瓶置于炼苗棚内过渡培养15d,3~4d逐渐揭开瓶盖,然后小心取出无菌苗,尽量勿伤根、叶,洗净培养基,将植株拆分开,密植于以腐叶土为基质的苗床上 。
栽种后,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施定根水,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10~25℃,湿度80%以上,初期遮去自然光的90%左右,每周喷70%多菌灵1000倍液1次,每月喷施0.1%磷酸二氢钾和0.05%尿素混合液3次 。炼苗移栽60d后,部分植株有新根、新叶出,遮光率可降到70%左右 。
当年秋季倒苗后在基质内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芨种球,可留在炼苗棚内越冬,注意覆盖松毛等材料保湿,或过筛挑选后在冷库内保存,翌年春季即可作为种球供大田种植 。
白芨种苗怎么培育?
1、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
2、播种:白芨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
- 听说白芨泡蜂蜜对肺有很好的作用?
- 下巴尖的女人中年的财运怎么走向
- 别克君越点烟器保险丝在哪
- 淘宝的违规词 淘宝有哪些违规关键词
- 红花石蒜和彼岸花的区别
- 最美最有魅力的个性签名 独特魅力的个性签名
- 起重机械身上所喷的安全警示标语
- 紫荆花秋季开花是怎么样的
- 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 致不再年轻的自己短句 致自己不再年轻的语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