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为了纪念屈原,那你知道逢年过节吃的饺子纪念谁吗?

东汉末年,出生在官位世袭长沙太守的子孙后代张仲景,没错,就是我们现在的官二代,偏偏不爱官场爱行医 。但一个官老爷,怎能随便的接触百姓,开设一个诊所呢?嗯,一个不甘心吃铁饭碗一心想实现梦想的张仲景 。
终于,整日冥思苦想的他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一场变装秀,每月初一,十五褪去官服换白大褂,把那些老百姓叫去官府大堂去看病,坐堂医生的名声由此而来 。
后来任期职到了,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见状,医者心的他决定做些什么来帮助受苦难的百姓,于是,他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 。
此药就是“祛寒娇耳汤”,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一起煮熬切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 。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
原来像耳朵形状的饺子也是为了治烂耳而来,只不过我们现在包的不再是药材而且食材,希望年夜饭吃饺子的时候也会让你想起德医双馨的张仲景 。
【粽子为了纪念屈原,那你知道逢年过节吃的饺子纪念谁吗?】

粽子为了纪念屈原,那你知道逢年过节吃的饺子纪念谁吗?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