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河
吴氏祖祠
□ 陆伟 文/图
上营吴氏祖祠,坐落于易门县城东十三公里龙泉街道江口社区上营村 。这里三山环抱,两水交汇,东环扒河,有良田千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
吴氏祖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后遭焚毁,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建 。整座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87平方米,是由前殿、左右厢房、大殿及配殿、附耳、天井组成的四合五天井式建筑 。

文章插图
吴氏祖祠
祖祠大门为石木结构斗拱式双开门建筑,门顶两侧飞檐翘角,美观大方 。门头上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把大门映衬得富丽堂皇 。门头下两块雕刻有精美花草图案,与椽子相连接,两侧的斗拱为双龙头的木雕,木雕下还有四方形的木刻吊柱 。门头上悬挂着一块长1.8米、宽0.5米的木匾,上面书写着“吴氏祖祠”四个大字 。
走进大门,两侧是前殿的东西厢房,中间是一个宽阔的用青石铺就的天井 。一眼看去,正对着大门的就是祖祠的大殿 。在大殿前面有一座高1.2米、宽5米的戏台,与大殿相连 。戏台两侧各有一条石阶作为天井与大殿的通道 。
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大殿前面有两根柱子作为大殿前檐的支柱,支柱下有圆鼓型青石基座 。前廊上方为卷棚顶,大殿前椽子上有许多精美的雕花,十分美观 。大殿面阔三开间,殿门为双开门,窗户为仿古式格栅建筑 。大殿门顶悬挂着一块写有“功德无量”的牌匾 。大殿内有10根12米高的木柱,并采用大型的木料作为横梁,使整座大殿显得非常结实 。此外,大殿门前还悬挂着一副由吴运材撰写的长联 。

文章插图
吴氏祖祠大殿
与大殿相连的是东西两个厢房 。东厢房门头上书:东厢文苑 。门的两侧悬挂一副对联:“东阁丰碑铭文垂千秋伟业,南楼纵目凭栏观万里江流 。”在东厢房里,有五块石碑镶嵌在墙壁上 。其中,吴氏明末清初易门江口吴氏家谱碑上清楚地记载着:“吴氏始君,原籍安徽凤阳人 。祖系金陵万族,于明洪武年间应役随沐英平滇……后有一支子名椿者,于洪武二十三年设易门守御所后,屯军上江渠,驻防于飞虹桥东约二里许(肖家房子旧址)驿站 。暇日巡游上江渠,视此地北靠青峦,南眺沃州,西沐金凤,东临青江,三山峻秀朝拱,一水环流,实乃安居乐业之风水宝地,流连不舍,爰徙家族至此团田躬耕 。而后人丁渐旺,村庄日盛……”
大殿西厢房跟东厢房相对应,建筑风格相似 。门头上书:西苑茗香 。门两侧也悬挂着一副对联:“山有德江水润五谷,地有恩祖光照后人 。”
大殿前面天井两边是三开间的二层厢房 。厢房的尽头与前殿两侧的两个天井相连,作为厨房,招待客人之用 。
据吴姓族人说:“听父辈们讲,以前祖祠每年旧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祭祖活动,来自外地分支的宗亲都会回来祭祖 。祭祖当天,全村族人集聚祖祠,爆竹齐鸣,族长带领村中士绅、甲长以及外地前来祭祖的支系代表,一齐跪拜在大殿供台前,由族长一人代表吴氏子孙告慰祖先在天之灵,祈求护佑吴氏子孙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众人三叩首礼毕,族长面对众人高声宣读祖训家规 。唱颂祖宗的丰功伟业以及宣讲族中要事,然后由管事公布祖祠收支账目 。讲话结束后,宗亲相互间问候交谈,祭祖供早晚两餐饭,伙食丰盛,远来的族人留宿两天免费招待 。大年初一,祠堂燃灯、焚香、贴对联,喜气洋洋,献斋饭,用糖开水泡米花给到祖祠参观的人喝,小孩子到祠堂磕头还送五颜六色的米花团、贡品等食物 。”
- 正月十五元宵节朋友圈祝福语文案图片大全
- 停止精神内耗,从打扫房间开始!
- 不同形式的钻展图片设计方法
- 全球龙脉风水图详解 燕国龙脉风水图片
- 逍客前桥图片 逍客前桥工作原理
- 客厅放什么绿植比较好呢图片 客厅放什么绿植比较好
- 好看的简笔画 简笔画图片大全 简单
- 美食分享会做什么美食 美食分享图片
- 冬天什么花开放?图片+ 花的名字 冬天什么花开
- 拼多多宝贝图片尺寸要求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