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怎么把客户变成黑名单 阿里再入黑名单

阿里可以被扣上任何帽子,但“全球最大假货平台”这顶帽子阿里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摘掉 。
摘掉这帽子的过程显然并不如意,本周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将淘宝列入年度“恶名市场”黑名单 。4年前,淘宝也曾被列入这一名单 。
这个“恶名市场”简直就是阿里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屡屡拿阿里平台售假开涮,此次被列入黑名单也是自阿里上市之后第一次被列入黑名单 。

阿里怎么把客户变成黑名单 阿里再入黑名单

文章插图
对于叫苦连天的阿里来说,难道假货问题是一个只退不进的历史遗留问题吗?果不其然,阿里集团总裁埃文斯在回应中称,“我们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决定深感遗憾 。他们无视了阿里巴巴在打击假货方面所做的实际工作 。”
即使聘请了美国的高管,但在美国依然没有占任何便宜,毫无情面的将阿里再次列入黑名单,或许阿里该思考既做裁判官又做运动员的中国式打假运动该换个套路了 。
“假货平台”帽子还能摘么?难题交给谁
淘宝打假是阿里从上市之前到上市之后贯穿至今的“肃清运动”,在阿里屡次公布的打假成绩单中都能看到阿里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演绎“警民合作”的好案例 。
同时,阿里也从平台获益者中抽离,化身为“朝阳群众”般不留情面的举报者 。
对于外界而言,阿里不想只是当打假口号的呼喊者,而更想做实践者,毕竟对于阿里来说,打假是场持久战,短时间内的几次运动显然冲击的只是冰山一角 。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称,“这对于一个任何时间都有超过10亿件商品、年度活跃买家4.34亿的平台而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挑战 。”
从郑俊芳的口中也能读到从阿里打假开始到现在并没有拿到杀一儆百立竿见影的“速效药”,而今虽有成果但是被美国相关机构的黑名单当头棒喝,无奈只能呼喊美国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
马云过去曾在回应假货问题时用,阿里所销售的产品是网货而非假货来表示,但是这样委婉的回应,显然是绵软无力的 。
不过2015年的风波最终在阿里多次低头致歉和强有力的公关缓和后被淡化,但这一的矛盾已经埋下了隐患 。
进入2016年被毫无征兆的重新列入黑名单,这对于阿里打假工作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般的的打击 。
甚至,黑名单事件被冠以“中美贸易未来隔阂”的标志 。难道被扣上政治的帽子,博得舆论的支持,对于阿里打假来说是件好事么?
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近期屡次对于中美贸易提出争议性的言论,而特朗普未来将实施的新政中首当其冲的要增加美国就业,扶持实体经济的举措更是对于互联网经济的一盆冷水 。
即便在不久之前其主动会见美国硅谷的科技大佬,但的偏见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而作为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龙头阿里来说,特朗普将目标盯在阿里身上又何尝不是一种“下马威”的震慑呢?
回到阿里自身来说,打假这道题,阿里是准备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还只是表面功夫,显然需要得到国际的认可 。
对于不断破网络零售记录的阿里平台来说,万亿的零售额中如何割掉售假的影响,想必是比“刷单”更甚的难题 。
谁来做打假的裁判官是阿里还是委员会
假货问题被指控并不是阿里第一次面对,而从历史来看,面对这样的指控,对于阿里来说取得舆论的支持是其第一要素,但是落到实处阿里的打假显然并不被国际认可 。
这就尴尬了!外界或多或少认为阿里打假是作秀,但是到底是真作秀还真打假,谁来做裁判官呢?是平台还是委员会还是媒体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