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店家优惠 商家优惠扎堆线上

出门看电影,和朋友外出聚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习惯正所谓“钱包可以不带,手机不能不带” 。“刚才听同事说,楼下的餐厅用手机支付满50元减8元,这一顿饭就差出不少钱 。”在崇文门附近上班的董阿姨午餐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点儿不平衡 。难道不用手机就该多花冤枉钱?
限时秒杀、闪惠买单……花样繁多的消费优惠集中线上,也让不少年轻人患上了“强迫症”:吃饭前先搜索,买单前先比价 。“一旦绑定了银行卡,你的生活习惯也被手机绑定了 。”手机不离身的白领小武苦笑 。
比价成瘾:

活动店家优惠 商家优惠扎堆线上

文章插图
一顿饭打开5个APP
“等等,你先别掏钱包,我刚刚看到大众点评买单满100减5 。”在大望路的金地中心,田鹏和女友吃完饭,正准备付钱就被她火速拦下 。“先别急,我再看看招商、广发这些信用卡的APP上有没有优惠 。”一会儿工夫,她打开了手机上五六个APP,一一查看,然后挑个折扣力度最大的买了单 。
田鹏拿着钱包,坐在位子上干等着 。“以前就是付钱走人,现在可好,得把各处优惠都捋一捋,要不她不放心,总觉得吃了亏 。”田鹏调侃,手机消费的迅猛发展把一个个年轻人都变成了“薅羊毛”专家 。“东西价钱可以贵,但谁也不愿意比别人多花钱,花得冤枉 。”
在百子湾一家四川串串香店,现金支付需花245元,网上支付满100元减10元,最后花了225元;步行到万达广场看电影,原价110元的《独立日》在线购买花了60元;在北京电视台附近的一家甜点屋买了戚风蛋糕和抹茶拿铁,原价36元,在线买单可以打7折 。采访人员这一路体验下来,手机支付省下80余元 。
比起现金支付,手机支付优惠力度着实不小 。“可首先你得用得熟、玩得转,不然付出的时间成本也不少,就看你觉得值不值了,我是嫌麻烦 。”有网友坦言 。
操作不易:
中老年人感慨成“古董”
“昨天带着爸妈一起看电影,我妈问我你怎么不买票,我说我早买完了,机器打出来就行 。她又问多少钱,我说网上买50,今天周末贵,上礼拜五我来才26,直接在电影院买得100 。我妈说:‘我们现在成傻子了,打车不会,看病网上挂号不会,连买电影票都不会了,要买就得买100的’ 。”
美食畅销书作家文怡最近发的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 。“跟我们家的对话一模一样 。”“这就是老年人的完全写照,我妈说现在她去哪儿都搞不定了,学会了也记不住 。”“别说老年人,我才40多岁已经感觉跟不上趟儿了 。”
“老人也不甘心被社会抛弃,早早地成了古董 。”网友豆豆妈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
前不久,西城一家菜市场推出了手机APP,老年人要是购买米面油等重物,不用到店,网上下单很快就能送到家 。家住附近的张大爷在店员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次,可第二次又忘了咋操作,在家拿着手机干着急,最后还是拉着小车去了菜市场 。
【活动店家优惠 商家优惠扎堆线上】社会发展快,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年轻人拿着手机就能享受到诸多便利 。可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享受不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 。怎么帮助他们感受便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
“就拿买菜这件事来说,很多老人把买菜当遛弯儿,能不能让我们子女给老人办张会员卡,让老人拿着会员卡到店里挑好,再由送货员送到家?”家住东城的小余希望社区周边能针对老人提供更加踏实简单的服务,而不是一味“互联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