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用的黄芪有多少种功效,能治疗什么样的病证,应用什么药理机制,是否有确定的运用指征?又该如何配伍和用量,以达到增效的目的?一起学习一下钟洪先生的经验吧!
黄芪,又名北芪,药性味甘、微温,归肺脾两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但其性温,升阳助火、走而不守,若用之失当,易引起伤阴耗津或助邪为患 。
临证用黄芪治疗多种病证,且屡用奏效,精究其临床运用,颇有体会,现将其运用经验归要如下 。

文章插图
应用广泛,辨证为纲
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辨证为纲,归纳出黄芪的十二大功效 。
1. 益肺
黄芪性微温,入肺,古今医家均视其为补益肺气之要药 。
主要用于肺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外邪乘虚侵袭之感冒、鼻炎、咳喘诸病 。
因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湿疹等正常免疫低下、异常的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
辨证要点:反复皮肤斑疹或易于感冒、流涕、咳喘、少气息促、语声低微 。
2. 补中
黄芪归脾经,味甘可滋土,性温促运化,为历代医家补中培土之首选 。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之胃痛、腹泻、呕吐等脾胃病证 。
因其布精养脏,具强壮作用,能调整促进胃肠功能,故对消化道疾病具有上佳疗效 。
辨证要点:消化系疾病伴神疲乏力、脘腹虚胀、纳差便溏 。
3. 升阳
黄芪性温,其气轻灵上升,善于升举阳气,主要用于阳气下陷,不能升举、输布水谷精微以养脏腑所致的脏器下垂诸症 。
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因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强壮身体,促进脏器功能,故对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有一定疗效 。
辨证要点:经检查,有各种脏器下垂伴神疲乏力、喜温喜按、形瘦少气、脉细弱 。
4. 利水
黄芪补中,使中焦枢纽正常,能上通下达,温阳益气,通利三焦水道,故能利水 。
主要用于气虚,水液运化失常及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之气虚、阳虚水肿,如急慢性肾炎、黏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肝源性及心源性水肿等均可用之治疗,尤其是黄芪有显著利尿作用,又能加速尿蛋白的消失,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而对肾炎及肝源性水肿效佳 。
辨证要点:水肿皮色晄白、按之凹陷难复、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喜热饮、大便溏 。
5. 温阳
黄芪性温,有较强的温补元阳之力,尤善温补心阳,主要用于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之心悸、胸痹、心性水肿等病证 。
此因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具有较显著的强心作用 。
辨证要点:心悸、心胸憋闷或作痛、畏寒肢冷、唇紫暗、脉结代 。
6. 托毒(生肌)
《神农本草经》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前人称黄芪为“疮家要药”,常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的皮肤及消化道黏膜病变,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口疮、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皮肤疾病溃烂后久不收口等内外疮疡病证 。
此因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且对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强了局部抗病能力,促进局部病灶愈合 。
辨证要点:内外溃疡久而不愈,伴神疲少气、面色不华、形体消瘦、舌淡、脉细 。
7. 活血
黄芪性温善走,能益气温阳,鼓动血脉运行,促进血液环流不瘀而具有较显著的活血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脑络瘀滞的多种病证,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所致的眩晕、头痛及脑中风偏瘫等 。
- 给妈妈比较惊喜又实用的礼物 母亲节创意礼物盒
- 排气温度传感器坏了的症状是怎样的
- 导游服务的座右铭 适合导游的座右铭
- c4l的obd接口在哪里
- 淘宝客服介入不了 淘宝客服介入问题
- 属虎申时出生的女孩命运
- 以前的房子为什么大多数都有蛇?
- 有哪些下来班可以做的副业推荐?
- 楼兰究竟做了什么?
- 三国演绎的神童天才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