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提起狄仁杰,大家都知道他是大侦探,断案如神 。除此之外,狄仁杰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与管仲、李斯、萧何、陈平、诸葛亮、房玄龄、寇准、王安石、张居正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 。
那么狄仁杰的结局如何呢?
回答问题前,先来了解下狄仁杰的基本概况 。

历史上的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文章插图
一、成长经历,才能横溢 。
狄仁杰,公元630年,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 。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庭官员,可以说是根红苗正 。
他自幼好学,青年时期就通过明经的科举考试,随后出任汴州判佐 。
后来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赏识与推荐,被提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 。
并于676年狄仁杰被提升为大理丞,上任后,就处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一冤假错案,从此一鸣惊人,名声大振,成为朝野上下推崇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他心系百姓,刚正廉明,执法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名声与威望也很高 。
所以官位连升,到691九有,狄仁杰已被提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
二、为人做事,品德高尚 。
为人胸怀坦荡,具有大局观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件事上 。
一则是,两次被诬陷 。
一次是被当时的宰相张光辅暗地里告他出言不逊,侮辱宰相 。所以,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一次是受到武承嗣的诬陷,告他谋反,而被捕入狱 。于是狄仁杰写下血书,送到家人手中 。狄仁杰的二儿子曾拿着他的血书进宫找武则天伸冤,才使狄仁杰得以平反 。
武则天亲自召见了狄仁杰并问他为什么要承认谋反 。狄仁杰说当时要是不承认,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
武则天又问他:
“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却这样回答道:
“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 。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 。”
令武则天深感叹服 。
另一则是,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晖在魏州任职时,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甚至毁坏了当年为他建造的生祠 。当狄仁杰知道小儿子的恶劣行为后,非常气愤,毅然罢免了小儿的官职,还停发了他的工资 。
所以,狄仁杰的才干、人品、胆识与名望,越来越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而且被武则天视为最信任的人 。
下面,就来说说狄仁杰的结局吧 。
一、晚年请辞,武帝不允 。
狄仁杰晚年之时,屡次向武则天请辞,武则天未批准 。
696年十月,契丹在河北作乱时 。武则天再次请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平定了战乱,稳定了局势,扭转了乾坤,不仅让百姓重返田地耕作,还吓跑了契丹侵略者,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 。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 。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
“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
二、被拜内史,独获天宠 。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狄仁杰和武则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深得武则天的信任与敬重 。
697年十月,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得委以重任,即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又恢复宰相职务,即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还允许他免行跪拜之礼 。
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即唐朝的最高行政长官 。在陪同武则天到三阳宫暑时,有个僧人想邀请武帝观看安葬佛骨,狄仁杰跪于马前好言劝阻,使武则天半道返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