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活动内容有哪些 重阳节活动目的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黄辉
重阳佳节来临 , 极目皆美景 , 不妨登高而饮 , 赏黄花 , 享糕饼 。古往今来 , 我们在这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先民的悲欢 , 也融入自己对美好情感、幸福生活的寄托 , 最终汇聚成河 , 形成了延续千年且内涵丰富的重阳习俗 。
重阳最初得名 , 与日期相关 。古人认为“九”为阳数 , 根据《易经》“以阳爻为九”的说法 , 夏历九月九日包含了两个“九” ,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而且 , 登高、赏菊、佩茱萸是具有标志性的民俗活动 , 重阳又被称为“登高节”“菊花节”或“茱萸节” 。近代以来 , 我们国家将重阳传统的祭祖与祈寿文化延展 , 与孝亲尊老的社会需求建立连接 , 赋予其“老年节”的新标签 。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 , 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是源自辟邪消灾的传说 。南朝《续齐谐记》中 , 记载了东汉人恒景向仙人费长房学道的故事 。“长房跟他说九月九日会有大灾厄 , 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可消此祸 。恒景一家按此法平安地躲过了灾祸 , 而家里的鸡狗牛羊却无一幸免 。”由此 , 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的习俗就广为流传 , 并在不同地域的沿袭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重阳源自“吉日”的欢庆 。魏晋时期 , 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提及 , “‘九’‘久’谐音 , 九月九日便是‘久久’ , 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 , 民间认为是良辰佳日 , 往往摆宴会友共祝健康长寿” 。还有人 , 对此持模糊态度 。例如 , 汉代《西京杂记》曰:“九月九日佩茱萸 , 饮菊花酒 , ……相传自古 , 莫知其由 。”虽然重阳起源于“吉日”或“厄日”的真实性不可考 , 但其习俗并无太大差异 , 都是登高聚会、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 都体现了先民避祸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理念 。
辟邪禳灾的功利观念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传统社会 , 古人通常采用巫术的方式来认知自然 , 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关系 。除了恒景学道驱邪的传说 , 晋代周处《风土记》也记载:“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 , 言除恶气而御初寒 。”又曰:“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 。”至宋代 , 《梦梁录》依然记载了以菊花和茱萸“消阳九之厄” 。在以上习俗中 , 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都是辟邪禳灾的手段 。所谓巫医同源 , 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窥古人的中医智慧 。茱萸香味浓烈 , 中医认为它具有驱虫去湿、治寒祛毒的功效 , 在重阳冷暖交替之际 , 无疑对预防疾病有积极作用 。而菊花酒 , 自古就被视为养生的吉祥酒 。明代《遵生八笺》记载 , 菊花酒是当时盛行的健康饮品 。所以 , 无论是神秘的巫术辟邪 , 还是药食同源的中医养生 , 都是先民辟邪趋吉的观念表达 。
祈寿纳吉的美好愿景 。追求长生、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 这在我国的民俗、艺术中有着充分体现 。在具体表现上 , 通常采用谐音或观物比德的方法进行创作 。例如曹丕 , 在《九日与钟繇书》中阐明了“九九”与“久久”的谐音关系 , 并将百花萧瑟、菊花独荣的自然现象与长寿建立对应联想 , 由此赋予重阳和菊花长寿延年的功利色彩 。同时 , 登高活动也具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 象征着摆脱人生厄运与低谷 , 从此获得顺利的发展 。此外 , 宋时重阳还有吃菊花糕的风尚 , “糕”与“高”谐音 , 寓意“万事皆高” , 通过糕饼的分享和食用 , 来寄托人生万事顺遂的美好愿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