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中秋月圆时散文





最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中秋月圆时散文

文章插图

中秋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被我们赋予了很多美好的期盼,中秋月圆是美满、团圆、幸福的象征,从古到今有多少美妙的诗篇在歌颂赞美中秋的圆月 。中秋之时,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深邃遥远的天际挂着一轮皎洁透亮的明月,每当这个时候,会有多少远方游子仰望苍穹,向明月倾吐浓郁的思乡之情 。同是一轮明月,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自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月抒怀也就自然成为不同的人生寄托 。

最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中秋月圆时散文

文章插图

每年中秋节月圆的那天,我总会仰望苍穹,向明月倾吐我的思乡之情 。离开故乡二十余年了,虽回过几次,但却不在中秋,更没赶上月圆的那一刻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 。大街小巷,商场橱柜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月饼,让人目不暇接,垂涎欲滴 。那浓浓的中秋味让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儿时家乡可口香甜的月饼,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情怀,想念家乡静乐淳朴温馨的中秋情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王母娘娘那儿讨来的长生不老药飞到月宫里去 。月宫里广寒寂寥,冷冷清清,嫦娥非常后悔,渴望与丈夫后羿相聚 。其实嫦娥奔月的传说乃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团圆、赏月、吟诗应该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但对于孩子来说,有月饼吃才是真正的过节 。

最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中秋月圆时散文

文章插图

吃月饼是一种享受,做月饼是一种快乐 。童年的中秋,在记忆深处有着很深的印象,家乡静乐每逢中秋来临,不管秋收多忙碌,家家户户都要做月饼 。去供销社买上白糖、红糖、花生、芝麻,用胡麻油拌起白面上锅炒熟,就成了令人馋眼喷香的月饼馅了 。按比例配上胡麻油、水和白面就成了月饼皮了 。包好月饼,往木质月饼模子里一套,用手压平,然后使劲往案板上一扣,一个月饼就蹦了出来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印象中月饼模具里雕刻有“彩云追月、牡丹花开、亭台楼阁”,扣出来的月饼图案栩栩如生、精致漂亮,看上去非常生动形象 。将月饼放到院子里早就准备好的鏊子里烘烤 。鏊子的上部是一个类似锅盖似的圆形铁盘,下部是一个十厘米高的圆形烤箱,可以放置十几来个月饼,整个鏊子上下吻合,天衣无缝 。上部分用炭块垒砌成宝塔形状,发火后向下烘烤,底层用两块条形石对称摆放支撑整个鏊子,下面用柴草、秸秆不断加热文火烘烤,约莫五分钟左右用杠杆抬起上部分鏊子,给月饼逐个翻身,置换位置,让其均匀受热,月饼还未出锅,香味就从鏊子缝隙冲了出来,刚烤出来的月饼香甜酥软,味道独特 。

最是中秋月圆时 又是中秋月圆时散文

文章插图

中秋节吃月饼,就像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一样,早已成为我国约定成俗的传统 。千百年来,骚客文人望月寄怀的诗篇佳作 。不知感动着多少世人 。苏轼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中秋之夜美好月色与诗人丰富情感完美的结合,饱含人生哲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