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点
包括为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所有支出 , 如工资及福利费、公务活动费用、设备的修缮费等等;经费支出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或上级部门的拨款 , 拨入经费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经费支出需要单独核算 , 并向财政或上级部门单独列报;经费支出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都有具体规定 , 行政单位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 。
2.分类

文章插图
按经济用途分类 , 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按经济性质分类 , 可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
3.核算方法
为了总括地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 设置“经费支出”科目 。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支出数;贷方登记支出收回或冲销数;平时该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年终转账后 , 该科目无余额 。发生支出时的借记“经费支出”科目 , 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有关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 , 借记有关科目 , 贷记“经费支出”科目;年终转账时 , 借记“结余”科目 , 贷记“经费支出”科目 。经费支出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确认 , 按实际发生数计量 。
4.管理要求
按上级或财政部门核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 , 以及预算所规定的支出范围和用途使用经费 。如果需要改变用途所规定的支出范围和用途使用经费 。如果需要改变用途和范围 , 要按照规定程度上报上级部门 , 并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按照定员、定额和开支标准办理经费支出 。分清资金渠道 , 严格划分经常性和专项支出 。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五条 ,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 , 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 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
(二)经营支出 , 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出的支出 。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
(四)上缴上级支出 , 即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者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
- 单位犯罪是否只处罚单位领导需要负责任吗
- 伪造企事业单位印章罪立案标准 伪造公司
- 行政诉讼关于行政补偿可以调解吗
- 行政处罚救济途径有什么
- 单位无故克扣工资怎么处理
- 施工单位大门标语 施工大门安全标语
- 行政处罚做出多久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呢
- 合同诈骗哪里报案 单位合同诈骗怎么报案
- 行政公益诉讼之内涵是什么
- 论述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内容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