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地理形势图 中国风水发展足迹图


中国古人对葬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 五行之说中就有人死入土为安的语句 。后来 , 墓葬成为研究一个人、一段历史时期最可靠 , 最直接的方法 。也是实现与古人直接对话的最佳地点 。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 , 他就召集全国各地劳工到咸阳的骊山为自己修建墓葬 , 最多时 , 同时为他修建墓葬的人数达到了36万人之众 。秦始皇在骊山的陵墓也成为了前无古人的巨作 , 规模庞大 , 随葬品不计其数 , 更有处心积虑制作的各种暗器埋伏和数量巨大的水银容量 。让后人虽然对他的墓葬十分垂涎 , 却几乎没有人敢于盗掘 。可以说 , 秦始皇是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帝 , 他的墓葬也是天下第一 , 空前绝后 。这和他的性格很一致 。
汉代之后 , 由于经历了秦末的乱世 , 西汉在建国初期甚至连六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全 。但是汉代视死如视生的观点却没有动摇 。从出土的部分汉代诸侯王级别的汉墓来看(保定满城的中山靖王夫妇墓为代表) , 诸侯王一级的 , 死后可以穿金缕玉衣 。各类随葬品分为出行器、日用器、乐饮器、金银器、玉器、酒器等一应俱全 。更有各类漆器、玉器和金银器随葬 。安葬在平原的诸侯王(北京大葆台汉墓为代表)还有一致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 , 等级最高 。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可见当时一个诸侯王的墓葬会使用多少棵粗壮的柏树 。用量之大 , 以至于到了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墓葬中已经没有黄肠题凑了 , 椁室采用了砖结构 。汉代的皇帝陵墓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 , 汉代皇帝陵墓多为帝后合葬墓 , 采用平地开挖 , 顶部堆积封土的墓葬形制 。各帝王的封土的高度不等 , 这是由于各位帝王在位时间不等以及掌握实权情况不同的原因 。
到了唐代 , 由于唐太宗长孙皇后先于皇帝去世 , 在她去世前 , 和太宗说 , 希望死后以山为陵 , 不在平地上堆砌厚厚的封土 , 以减少百姓的劳役 。可是在她去世后 , 唐代以山为陵的墓葬却成为汉代封土帝陵的升级版 。将整座山坚硬的岩石全部挖空 , 形成面积巨大的内部空间 。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唐代失传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传说是太宗皇帝死后带入了他的墓葬 , 后来证实昭陵中没有 , 人们又开始猜测是否会在乾陵(中国唯一的两位皇帝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中 。
到了宋代 , 帝王陵寝变得收敛了很多 。北宋王陵集中在今天河南巩义市郊区 , 但是知道巩义有宋陵的人并不多 。宋陵重新回到在平地上开挖 , 顶部起封土的形制上来 , 地宫的规模和封土的高地较之汉代 , “谦虚”的太多了 。地宫是石质结构 , 分为单墓室和上下双墓室 , 不同于汉代的是 , 顶部封土外 , 加筑了外墎城 。这种墓葬结构 , 也影响到了同时期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的建筑结构与北宋王陵基本相同 , 只是西夏王陵的封土不在墓葬外墎城的几何中心位置 , 这成为了党项人葬俗特色 。
元代大汗的墓葬是不同于任务一朝的 。迄今为止 , 我们没有准确的发现任何一个元代大汗的墓葬地点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成陵是他的衣冠冢) 。蒙古大汗死后 , 由萨满法师带领 , 来到广袤的草原上 , 选中地点后下葬 , 下葬后 , 由数以万计的蒙古马在顶部奔跑 , 踩踏如平地 , 第二年新草长出后 , 与其他地区草原别无二致 。在安葬完大汗后 , 蒙古人会迁来一头母骆驼和一头小骆驼到安葬大汗的敌方 , 然后杀掉小骆驼 。第二年祭祀的时候 , 贵族们就跟在那个母骆驼的身后 , 直到母骆驼来到一个它久久不愿离去并不断哀嚎的地方 , 这里就是大汗的墓葬地点 。但是当那只母骆驼死后 , 就没有人知道前任大汗的墓葬位于何方了 。蒙古人的葬俗与他们的萨满教信仰有关 , 他们信奉人死后要回到自然之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