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临近“6·18”

【-6+18 临近“6·18”】
“6·18”大促进入倒计时的敏感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电商平台的备战计划 。6月14日,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一份针对京东的做空报告,将京东与天猫、淘宝、苏宁易购、亚马逊等平台进行对比,称京东难以与亚马逊相对等,当前市值不值600亿美元,自营业务利润率低,自建物流体系和仓储成本高昂 。报告发布当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的股价微涨0.13%,未出现大幅度下跌 。业内人士指出,京东股价微增证明投资方没有认可做空报告内容 。但截至采访人员截稿,京东美国股价处于下跌状态 。
二度做空股价开始微跌

-6+18 临近“6·18”

文章插图
市值估值过高、3C品类难盈利、自建仓储物流成本高昂,是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做空京东报告中的核心观点 。毕盛资产管理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WongKokHoi在报告中直接公开表达对京东的质疑,认为京东目前的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京东发展的负担和障碍 。
报告指出,自从去年京东商城CEO沈皓瑜辞职加入京东的早期投资方高瓴资本后,高瓴资本开始频繁抛售京东股票,在过去三个季度持续抛售了约合8亿美元的4400万股京东股票 。毕盛资产管理公司借此表达高瓴资本对京东前景的担忧,但高瓴资本对上述言论做出了公开反击,称京东一直都是高瓴资本的重要投资组合之一,高瓴资本目前仍持有京东大量的股票,并对京东的未来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 。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告诉采访人员,抛售股票不意味业绩不良,投资是为了获取收益,每一家投资机构都有相应的投资计划,对抛售股票也有规定的时间,因此抛售股票也是出于投资方获取收益的一种考量,“这就像是在房主手中房价不断上涨的房子,如果房主不卖出就不能获取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该投资者向采访人员这样解释 。
该报告发布后,京东于美国时间6月14日的股价出现小幅度波动,但截至6月14日美股收盘,京东股价最终报收为39.27美元,微涨0.13%,股价并没有因做空报告而出现大幅度下跌 。据了解,这是这家机构第二次发布针对京东的做空报告,去年6月该机构所发的做空报告一度导致京东股价下跌超过8% 。但在此后的一年里,京东财报显示,京东已经开始盈利且市值紧逼600亿美元 。
多数业内人士对采访人员称,去年及6月14日的两次股价波动数据不能代表做空成功,只有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即跌20%以上并不断下跌,才意味着做空报告内容可信度较高 。
数据矛盾报告可信度存疑
京东连续两年在“6·18”期间被同一家机构做空,一位从事跨境进出口电商的人员表示,京东今年与去年被做空时所处的状态不一样,今年京东已开始盈利,业务模式也多样化,海外购和全球购有所起色,京东金融等相关业务逐渐成熟,资产质量正在被慢慢夯实,现在再去做空需要机构出示更有力、更确切的证据,才会被资本市场采信,如果京东股价没有大幅度下跌,就已证明投资方不认同该报告 。
今年5月8日,根据京东集团发布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交易总额1841亿元,同比增长42%;同时集团实现净利润3.56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14亿元,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做空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也存在可信性 。报告指出,3C产品的利润率很低,但已到了京东收入的50%以上 。一位京东供应商称,国内3C毛利增长空间较少,平台众多,为京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行业中有天猫、苏宁等平台经营相同业务,京东的确难以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但京东在3C市场的认可度一直很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