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风水赤蛇绕印 风水中赤蛇绕印是啥意思( 三 )


文章插图
《枣林杂俎》
三、捉纸鬼:巡街有如“定向越野”
金蚕的传说跟巫蛊之术一样,起源很早,细细想起,固然是偏远地区因愚昧迷信而产生的一种民俗,但写到文章里则大有寓意:养蛊以富家,而稍不称被养者之意,便有破家灭门之报,因此便必须以更多无辜者的牺牲来供奉之——这样的养蛊者固然可恨,亦有可怜之处,但更可恨的乃是“蛊”本身 。
《旧京风俗志》写京城每年五月初五端阳日,有一风俗名曰“都城隍爷巡街” 。黎明时分,“先将所备之銮驾、仪仗等类陈列庙外,如开道锣、肃敬迥避牌、都城隍及别种封号之官衔牌、旗灯伞盖、迎娶所用之金执事,莫不应有尽有” 。上午十时左右,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是鸣放鞭炮,鸣锣开道,然后将都城隍庙中的都城隍爷塑像,由神龛移置官轿——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国的城隍庙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诏封的一个“平行官僚系统”,不仅首都有,各府、州、县都建有城隍庙,而且也有明确的职衔,比如府城隍被封为正二品,州城隍是正三品,县城隍是正四品……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成方街的都城隍庙,地位自然可想而知,是以“京中各庙神像均系泥塑,亦兼有木雕铜铸者,惟此城隍像,为备出巡,特用藤条编制,再以布帛糊裱而成,然后加以衣冠,可以任意移动,亦不沉重,便于抬扛也” 。
巡街正式开始了,在队伍前面扮演神役的,是真的衙役牢头,手执皮鞭、竹板、木枷锁诸刑具,在前面负责开路,驱赶闲杂人等;又有妙龄少女,青年童男,身穿鲜艳的彩色衣服,手提青烟袅袅的香炉,扮演八仙人物,又有男女老弱,身穿囚服,披枷带锁,扮成罪囚,成群结伙行于轿前,他们大多是自己或亲属生病而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许愿康复的信徒 。此外更有戏班子随行演奏,热热闹闹一路喧嚣 。“正值天气炎热,所有随驾烧香之人,莫不喘息苦热,挥汗如雨”,队伍出发前,随行的庙祝道士为了降温,会在城隍爷塑像的神冠里放几块冰,走上没多久,“即有冰水由神冠边津津流出”,于是围观群众就会喊:“天气太热,城隍爷满头大汗啦!”愚昧男女们蜂拥而上给“城隍爷”扇扇子,却挡不住城隍爷汗流满面……这么从西城到东城,再由东城绕一大圈回到城隍庙,整个巡街就算结束 。
整个巡街过程中,最诡异的是“捉鬼”活动 。“传城隍之所以出巡者,乃稽查各处游魂怨鬼、邪魔外祟”,所以沿线各街市及附近地方倘若有死于非命之人,往往会提前设置“替代”,供城隍爷捉拿 。“如某处曾有一缢死之女人,即预先用纸糊一自缢女鬼之形,安置原处,某井内曾有一淹毙之男尸,亦须预糊一淹毙男鬼之形,悬于井内……”等到巡街队伍走近时,已经提前得到消息的“神役”们便会像定向越野中的盖戳般一拥而上,“手执拘牌,寻至安放纸鬼地点”,然后一边大喊奉城隍爷谕派前来拿你,一边出铁链将纸鬼锁住,带回城隍庙一把火烧之,然后再公诸于众,声称“此冤魂已经被城隍爷拘去,永久再无祟人之事矣” 。
【阴宅风水赤蛇绕印 风水中赤蛇绕印是啥意思】耐人寻味的是,整个端午节的都城隍爷巡街活动,承办者“多系当步军统领、刑部、顺天府、大宛两县各营翼司坊之牢头,皂隶”,即京谚称之为六扇门儿的人,百姓又管他们叫“吃黑门坎儿饭”者,这些人“为京中官场最凶狠之职务,诉讼者多受若辈之凌虐,若辈亦知其行为恶劣,必得孽报,遂思献媚城隍,以冀轻减罪状”——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这恰恰是一群穷凶极恶,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蛊”,偏偏又是他们,在端午节时扮演“捉鬼者”的角色,把那些实质上为蛊毒所害的冤魂再拖出来示众一番,以证明养蛊的必要……只委屈了被迫当“托儿”的城隍爷,在那么热的天气里,顶着放了冰的神冠,照样活活汗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