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各异的四人开了家奇葩的淘宝店

“一个八零年代的姑娘
毕业分配到
甘肃酒泉的沙漠

性格各异的四人开了家奇葩的淘宝店

文章插图
她写信告诉我叔叔
月牙泉是水乡
敦煌,敦煌就是她的江南
江南,我以为是苏杭
我叔叔则以为
是一抽屉泛黄的信 。”
这首诗名为《江南》 。自称“山猪菌”的诗人写完这首诗之后,特意选择了一个“复古”的60年代风格的排版 。不久之后,这首诗歌将在淘宝上被“出售”,价格仅仅为五毛钱 。
羊V是这家名为“五毛诗人的忧伤”的淘宝店店主 。除了他之外,还有另外三位诗人和他一起为这家淘宝店生产诗歌,分别是山猪菌、水牛和小麦丫 。当然,他们都不是全职的诗人 。在现实生活中,羊V名为杨威,在淘宝上帮外贸企业做运营,山猪菌在县城兽医站当兽医,水牛在保险公司工作,小麦丫则是平面设计师 。
淘宝店“五毛诗人的忧伤”
虽然四个人的性格和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甚至所在的地理位置也相差极远——两个在福建,一个在浙江,还有一个在山东,但都是文艺青年 。也正是因为写诗这个被杨威自嘲为“不太入流的爱好”,四个人走到了一起,并开了这家奇葩的淘宝店 。在倒贴钱的情况下,“五毛诗人的忧伤”一开就是4年 。
四年里,几个人不但写了很多诗,也通过诗和他们的淘宝店,目睹了人间百态 。
不入流的爱好
2000年,杨威上了大学 。在大学里,山猪菌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个人学的都是畜牧兽医专业 。
在杨威的记忆中,大学时代的自己是个热闹活泼的人,山猪菌年纪略长于他,是个特立独行的“老愤青” 。“我记得他常常剃了个光头,穿着拖鞋,听黑豹和崔健 。”杨威说 。在那个2.5元吃一顿食堂饭的年代,杨威和山猪菌因为文学爱好走到了一起 。不过,那时他们热衷的是写剧本和演话剧,而不是诗歌 。至今,杨威依然记得他们写的关于白蛇传的一个搞笑剧本 。当时,光头的山猪菌演许仙,他摸着自己的头说,“头可断,血可流,头发不可不上油 。”说着说着,杨威笑出了声来 。
杨威自称在看《塔希里亚故事集》的国产漫画时里面的一首诗打动了他,就把这首诗裁下来给山猪菌看 。没想到,山猪菌也写过不少诗,“不过不知道都发在哪里了 。”山猪说 。
“也许当时我和山猪菌都认为诗歌是不入流的爱好,所以从未谈起,但没想到,两个人竟然都有诗歌情结 。”杨威后来补充说 。
自称“有点执拗”的杨威,于是把山猪菌散落在QQ空间和博客里的诗歌都扒了出来,发现“老愤青”写的诗歌竟然是温柔忧伤的 。“这就是诗歌有趣的地方,它能反映出你内在的另一面,一种隐秘的情感 。”从此,两人就开始不断写诗,互相切磋 。
去年淘宝造物节上的五毛诗社
在杨威看来,大学时代的文艺,是两个人探索人性和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个男生,为什么要争当学生会主席?那个女生,为什么要哗众取宠?其实两人探讨的,也是人性背后的挣扎和妥协 。工作之后,两人依然写诗 。不过,和大学时代相比,成为社会人之后,诗歌成了他们对抗生活中琐碎和庸俗的柔软武器 。
“现在的山猪菌,越来越胖,越来越慈眉善目了,哈哈!”杨威说 。虽然外表上越来越不像当年的“老愤青”,但写诗的时候,山猪菌却依然是那个有点温柔的忧伤少年 。
最开始,两人在豆瓣和QQ群里写诗、讨论诗,吸引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小麦丫和水牛,就是其中两个 。不过,杨威注意到,很多人仅仅把诗歌作为一个文字游戏,他们在不断字斟句酌写出漂亮句子的同时,却背离了诗歌表达真实情感的初衷 。“在我看来,一句‘五岁的时候,外婆给我吃了一块饼,很好吃’,就比‘凋零的窗台上,停着一只玻璃的鸟’这样不知所云的句子,更有美感 。”杨威说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却更喜欢后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