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大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病例
患者 , 女 , 32岁
主诉:头晕、头疼两月余
入院行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
临床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

腹腔大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文章插图
MRI检查结果
蝶鞍不大 , 鞍底略下陷 , 垂体前后叶间可见囊状异常信号影 , T1WI呈稍高信号 , T2WI呈等及稍低信号 , 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 , 垂体柄显示欠清 , 视交叉略上抬 。
手术记录
患者入手术室 , 全麻 , 切开中隔外黏膜并分离鼻中隔软骨、沿骨性鼻中隔两侧骨膜下游离达蝶窦底部 , 用鼻扩张器撑开 , 咬除鼻中隔以及蝶窦底部 , 刮除窦底黏膜 , 显露鞍底 , 咬除鞍底骨质 , 电灼鞍底硬膜 , 十字切开 , 可见蝶鞍内肿瘤组织流出 , 肿瘤质软 , 呈胶冻样 , 内含腊块样物质 , 显微镜下将所见肿瘤全切除 , 部分被吸引器吸走 , 见鞍隔塌陷良好 , 使用明胶海绵封闭鞍底 , 观察无活动性出血 , 清点棉片、纱布及器械无误后 , 术毕 。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孔 。
病理结果
病理诊断:Rathke囊肿
腹腔大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文章插图
讨论
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 。大多数以垂体为中心 , 较大者可穿过鞍隔向鞍上池发展 , 较小者完全位于鞍内或主要部分位于鞍内 。
临床表现
Rathke囊肿临床上少见 ,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女性 , 大多数Rathke囊肿很小 , 并不引起症状;少数囊肿逐渐扩大 , 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 , 引起临床症状 , 主要表现为垂体功能障碍、视功能障碍、头痛等 。
垂体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尿崩、闭经、泌乳、肢端肥大、低血钠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低下等 。
CT表现
病灶多数位于鞍内 , 部分向上延伸 , 少数位于鞍上 , 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 , 平扫多为低密度 , 如囊内充满胶样物质或含有较多胆固醇和蛋白质时 , 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 可伴有蝶鞍扩大 , 鞍底下陷 , 垂体柄、视交叉受压移位;增强后病灶多无强化 , 少数可见囊壁部分强化 。
MRI表现
Rathke囊肿信号多样 , 其表现分为两种:
一种为T1低T2高信号 , 一般信号较为均匀 , 囊液成分类似脑脊液 , 呈典型偏心性生长为其特征;
另一种为T1高信号T2信号各异 ,  T1高信号主要与黏多糖含量增多有关 。少数病灶呈T1高信号T2低信号 , 主要与黏多糖含量增多、慢性出血、高胆固醇含量以及囊壁的细胞碎屑等多种成分的共存有关 。
MRI上 , Rathke囊肿囊内结节发生率17%-77% , 其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 , 呈短T1短T2信号 , 无强化 。
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当Rathke囊肿较小并位于鞍内时 , T1WI呈低信号者应与垂体微腺瘤鉴别:前者的边缘更光滑锐利 , 信号更低;如果小的囊肿呈T1WI高信号 , 应与垂体大腺瘤卒中鉴别: Rathke囊肿的信号一般均匀 , 较少出现蝶鞍的扩大 , 且经随诊无变化 , 从而可区别 。
颅咽管瘤:好发于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前方 , 肿瘤多数为囊性 , 少数为实性 , 颅咽管瘤蛋白质、胆固醇含量影响CT密度及MRI信号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颅咽管瘤钙化发生率较高 , 是该病特征之一 , Rathke囊肿与颅咽管瘤鉴别诊断上CT诊断最有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