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3月13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 。据悉,这是首份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平台共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5年增长14.78% 。其中跨境电商投诉占比为11.52%,与2015年7.53%的投诉占比相比上升明显 。
采访人员了解到,产生消费投诉的根本原因为电商平台提供的合同藏“陷阱” 。虽然电商平台从用户开始就有合同条款,但由于某些条款提示不明显、合同篇幅冗长、无加粗加大关键性文字提示、专业化程度高,消费者由于专业限制等因素大多只能点击“是”或“否”,很难通过对话与平台沟通合同内容、格式,一旦遇到投诉,消费者就容易掉进商家设计的“陷阱”中 。

文章插图
报告认为,这些合同纠纷的出现,既有立法、监管尚未完善的原因,也有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的原因 。目前国内仍然还未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电商的经营行为,立法的空白,得以让电商在合同设置上不受限制,部分消费者在遭遇合同陷阱后,没有强烈维权意识,也让企业在设计合同上有了更多的侥幸心理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专家表示,纵容电商平台格式条款“陷阱”继续发生,对电商生态发展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进一步强化电商的信息披露义务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维权意识,这也是促进行业向好发展的重要一步 。
本文"首份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发布"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62345)
- 跨境跨境出口电商一周猛料
- 跨境电商新政游客携带额度没有调整
- 杭州跨境支付 杭州跨境32条落地
- 阿里之后京东跨境电商也盯上了日本市场
- 英国国民茶品牌乘跨境之风入华
- 超50%俄居民跨境网购中国货
- 京东联手永辉加码跨境业务线下店
- 2016进口跨境电商首届千人供需对接会
- 跨境电商助力汽配企业“走出去”
- 跨境电商营业税 跨境电商或征增值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