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运动消费八大变化趋势

国产运动品牌,2014年之前集体日子好惨,到了2015年又集体回暖了 。其中反转的玄机在哪里?京东大数据平台披露《2016年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里头用数据说明了一些原因,并揭露了运动消费未来的八大变化趋势 。
有意思的是,该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中部市场快速崛起,增速超过中西部;80后老了在运动品上更会花钱,并且女性消费潜力长期被忽视,市场巨大需电商来激发 。
一、体育消费2015年现拐点,到2025年27省总规模超7万亿

数说运动消费八大变化趋势

文章插图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从2012年一开年,国内运动品牌企业全线进入“关店潮” 。据各大运动品牌2012年年报统计,在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特步、361度这六大国产运动品牌中,只有361度去年店面数量小幅增长217家,其他五大品牌关店总数接近5000家 。这一颓势维持到2014年,这一年体育类消费规模占GDP比重创新低 。
但是,从2015年开始,体育消费回暖势头初现 。同期,人均GDP比2000年增长了5.2倍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体育产业会呈现“井喷”态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到8000多美元的水平,但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消费潜力将更大程度释放 。
从2015年国产品牌市场情况来看,国产品牌呈现五分天下的格局,其中安踏、李宁、特步、361°和匹克,同期均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其中安踏突破百亿大关,李宁实现扭亏为盈,反映出行业整体走出调整期的特征 。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去年全国31省均出台了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目标的27省规划体育产业到2025年总规模超7万亿 。其中,福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 。
二、超七成订单在移动端生成 移动端成为品牌渠道下沉的利器
从运动户外品类的各销售渠道占比来看,移动端已全面超越PC端,2016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端渗透率已超过七成 。
西部渠道下沉效果最明显 。贵州、陕西、甘肃、新疆、云南以超77%的移动端渗透率,成为全国移动端使用程度最高的地区 。
而浙江、上海等成熟市场的移动端渗透率反而不及前者 。这表明,渠道下沉为体育用户尤其是内陆新用户,带来了更多元的购物选择,因而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新用户的移动端使用率也会明显高于老用户 。
从不同等级城市的移动端渗透程度来看,城市等级越低,移动端渗透率反而越高 。其中六线(上尧、遵义、郫县等)、四线城市(枣庄、十堰、北海等),领跑各线级城市,这表明,低线级城市跨越PC端直接进入移动电商消费阶段 。
三、增速最快的已不是东部市场 中部迅速崛起
从全国体育消费规模扩张来看,中部地区增长更为明显,其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中部八省2013年的13.8%提高至2015年的18.3%,是近两年来占比上升最快区域 。东部、西部地区的体育消费比重,则从2013年的65.4%、20.8%,下降至2015年的61.2%、20.5% 。
总体上来说,线上体育用品消费迅速增加的省份(除山东、浙江、福建外),均分布在中西部新兴市场,这与当地消费水平提高及电商渠道下沉、线上消费快速攀升有关 。以体育用品消费增长最快的贵州为例,其社会零售品增速不仅升至全国中上游,移动端消费渗透率也是全国最高 。
四、骑行、健身训练人均消费最高 新生代户外运动消费热潮兴起
据京东大数据平台分析,从每位用户在各细分品类上的花费来看,骑行运动、健身训练成为人均消费额最高的运动项目 。2014年每位用户在这两类产品上的消费指数,比2013年大幅提高了16.0%、10.3%,而基础类的体育用品等则下降了2.5%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