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还有希望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吗

在双11结束几天之后,京东发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喜忧参半:腾讯效应正在加速发生,但阿里苏宁联队的冲击效应也可能已经发生 。
在与腾讯合作后的最初几个季度内,合作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但最近几个季度,这一合作带来的效应似乎开始出现——活跃用户高速增长,除去即将关闭的拍拍网外,截至9月底的年活跃用户增长了62%至1.269亿人,而同期阿里的用户为3.86亿,同比增长26% 。
这导致其履行订单数增长了85%,扣除拍拍后的交易额增长了76%至1110亿元,这一增长率是阿里的两倍还多 。这意味着在新增的市场中,它在继续增加其所占份额的比重 。

京东还有希望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吗

文章插图
该公司不久前和腾讯合作推出了京腾计划,旨在提高商户的营销效率,预计随着阿里苏宁压力的增加,它和腾讯的关系将更加紧密,而相应的合作效应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还会增加——虽然在一些环节可能也会面临滞后效应 。
在IPO以来的头五个季度中,该公司的交易额增长均在80%以上,而净收入增长则介于61%至73%,但刚刚过去的这个季度,交易额增长下降到了80%以下,而净收入的增长则下降到52%,根据其预告,第四季度的净收入增长也介于47%至51%之间 。
【京东还有希望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吗】这一方面有市场整体和规模基数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阿里苏宁竞争的影响:该公司净收入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自营业务净收入增长的放缓所致——上个季度还有58%,而这个季度则下降到48%——而这可能又归因于自营业务交易额转化为净收入比例的下降,而通常取消订单、促销和退货增加,都会导致这种情况 。
该公司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交易额来自电子和家电产品,这无疑将它暴露在阿里苏宁联队的火力之中,苏宁的核心业务也来自该领域,而且两家公司借该领域来打击京东的意图很明显 。对该领域的用户而言,产品的价格优惠力度往往会在购买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 。
只要阿里苏宁联队的合作不出现裂痕,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京东可能会持续承压,这种压力既可能是交易额和净收入增长上的,也可能使盈利水平上的,在这个季度京东净亏损超过5亿元,和上个季度差不多,相比去年亏损明显扩大 。
如果考虑到拍拍关闭导致的商誉摊销,该公司在未来几个季度还可能承受额外的一次性损失 。不久前,该公司宣布关掉从事C2C的拍拍网,公司给出的官方解释为了贯彻打击假货的一贯态度 。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给予这一措施这样的解释的确是站得住脚的,在阿里巴巴已经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该公司仍能快速攻城略地,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其塑造的正品行货和快速交付的印象,恰好对准了淘宝网的软肋 。
不过,要捍卫它苦心建立起来的品牌印象,仅仅这样可能是不够的,一方面它的开放平台交易额已经接近全部交易额的一半,商家超过9万家,如何确保这部分商家的产品品质与自营业务不至于有太大差距,该公司可能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凭借天猫,正试图消解它的这一优势,其做法是增加正品行货的来源,在交付方面加强控制,包括投资快递公司,增加便利店代收,另外使用天猫品牌的快递车也已经出现(目前尚不知是否天猫官方授权) 。
对京东而言,当务之急,是快速扩展非传统电子和家电产品的比重,建立新的细分市场护城河,并在阿里的核心时尚快消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之前笔者曾建议它考虑投资唯品会(后者最近股价暴跌也许会提供机会),另外,与腾讯旗下投资的美丽说等展开合作甚至合并,也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