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汤圆是我们在元宵节时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 , 但汤圆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做法 。有的地方的汤圆有肉馅的 , 有菜馅的 , 有甜味的 , 有咸味的等等 , 地区的文化差异也引起了食物的做法 , 吃法的差别 。
健脾开胃益气止泻
吃汤圆不仅是一种能够填饱肚子的习俗 , 也是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期许 。元宵节 , 南方人吃汤圆 , 北方叫元宵 , 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健脾开胃、益气止泻 , 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宋元元初时 , 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元宵依馅论 , 分有馅和无馅两种 , 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 , 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 , 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

文章插图
滋养脾胃御寒特性
汤圆的成分主要是糯米 , 也是一种是很有营养的一种食品 , 对人们来说也是很有益的 。元宵节吃汤圆 , 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 , 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 , 《本草纲目》中指出 , 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 。糯米味甘、性温 , 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 , 滋养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 , 目前虽然已过 , 但天气乍暖还寒 , 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 , 除了糯米有粘性 , 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 , 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
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吃汤圆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 , 而不同的吃法和花样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 , 唐朝时 , 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 , 出现了“乳糖圆子” , 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 , 里面有“星灿乌云里 , 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 , “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汤圆的象征: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 , 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 , 煞是好看 , 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 , 碗里汤圆 , 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 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 , 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
- 2021正月十五祝福语
- 宅院内为什么忌讳门窗相对
- 2022年正月十五出生的虎宝宝好不好
- 为什么卧室内摆放鱼缸会使夫妻不和谐
- 元宵和元夕是一个节日吗 元夕节就是元宵节
- 为什么亚马逊不准卖家开设多账户
- 元宵节祝福语简短温馨说说
- 顺丰和菜鸟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顺丰菜鸟被迫和解
- 那么多店长看重微淘是因为什么
- 你的店铺为什么会不死不活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