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流量多去哪了

最近这段日子,碰到好几个淘宝哥们儿,一上来就叫苦连天的抱怨:操作手法没咋变动啊,可流量为啥会出现莫名奇妙的下跌,即便是砸钱认真开车,也很窝火的发现,如同镜花水月一般的不可捉摸 。看了最近派代上其他派友的帖子,发现这不是啥个案 。这就很有意思了 。好奇心驱使,我仔细研究了下淘宝的搜索推荐机制,也找了个在淘宝做产品的哥们聊了一下,对其中的个中变动,总算是有了点认识 。恩,这个事儿吧,你怨不得谁,你只能适应 。再说,你家流量跌了,一定有另外一家把流量拿走了,我们应该相信,淘宝家的总流量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别抱怨了,搞清楚你该做什么!
淘宝这几年一直在喊“千人千面”,今年行癫老大上台后,就尤其厉害 。以前,你可以不当真,雷声大雨点小嘛,也没什么感觉 。可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这千人千面计划已经被深入测试并实施了,而结果也很直接,就是淘宝的流量分配方式也跟着变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拗不过,跟着变吧 。
那这个千人千面到底是什么?有人说针对的是搜索流量的分配 。每个用户,搜索同一个关键词,展现的结果都不一样,更符合他个人的特性 。这个说法,不准确 。准确的说,是“推荐流量”的千人千面 。在自然流量的分流引导方面,淘宝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搜索结果展示,一个是推荐结果展示 。在网页端,两者是分开的两部分,而在手机端,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插句题外话,对淘宝卖家来讲,手机端的融合显示,是一个噩梦般的消息,这个以后再聊吧 。两者的根本思想是不一样的,前者重在关键词匹配,后者重点在关联性推荐 。算法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不过,两者的激发动作却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用户在搜索框里面,输入搜索关键词而来 。看下图:

【千人千面】流量多去哪了

文章插图

关于搜索算法,这个已经被大家研究的很透彻了,五颜六色的SEO方法,都是围绕着“搜索算法”而进行 。但对于推荐算法,以及如何围绕着推荐算法进行优化,我想大家应该也没什么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剖析一下 。好好听,因为抢走你流量的,就是那些有意无意间,顺从了淘宝推荐算法的店家们 。
如果我们点击上图中“推荐结果”的链接,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推荐页面 。从笔者的角度来讲,推荐页面的结果,确实比搜索页面的结果,要合口味的多(好吧,略显屌丝),作为消费者,我更喜欢推荐结果,因为推荐结果明显更加懂我 。
言归正传,淘宝的推荐算法,到底是什么鬼?基于笔者的反复研究和验证,淘宝应该使用了不只一种推荐算法,准确的说,至少包含三种,鉴于难免有些技术性解释,就一个个拆开讲了,今天只讲第一个,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 Recommendation) 。哈哈,一上英文是不是有点蒙了,别怕,这就是用来装逼的,我通俗点讲 。
从直觉上,大家对这种推荐算法,想必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这个推荐算法的启发意义,却不见得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关于战术建议,文气一点讲叫“尾随”战术,通俗一点讲,就是傍大腿战术,这对于那些并非处于主导位置的店家们来讲,具有非凡的意义 。
首先,各位掌柜,请一定要找好你的细分市场里那个标杆宝贝/店铺 。婆婆妈妈叮嘱一下,是你的细分市场里面的,而不是整个市场里,而且这种细分市场,最好是精细些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有效的锁定住目标宝贝(以及店铺),追随才是有价值的,你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对鸳鸯,而不是沦为众多粉丝中的一个 。什么样的宝贝/店铺,能够成为你的标杆呢,很简单啊,问自己的两个问题,在你那座山头,你最希望坐上谁的位置?谁家的用户群体,是最符合你店铺的调性的?找出那个你下一阶段想成为的那个他,跟住他 。当然,这里的目标,也可以是一个宝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