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那些所谓的有点巨头背景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差 。京东Q4财报显示去年4季度巨亏,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在京东到家上的大手笔投入;58到家也没有盈利点,但有阿里和58做为主要的资本输出方;彩生活如若去掉传统的物业服务费收入也不盈利;顺丰嘿客烧10亿买来的教训已被黑出翔;海尔是刚开始进入投入期,还没显现出烧钱的痕迹;三泰电子的速递易已经陷入烧钱无底洞,并引来无数质疑 。
不过,巨头的优势在于有持续的烧钱能力,能承担起不盈利的短期业绩压力,但中小创业公司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且现阶段资本市场也不再盲目相信社区O2O的概念了 。以上,是在向中小社区O2O创业公司强调两点,第一,闭环的盈利思维不可取,第二,烧钱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不可取,合在一起就是“闭环烧钱的互联网盈利思维的运营模式不可取” 。
因为目前社区O2O并没有特别出众的盈利项,而且资本市场已不会对一家中小公司投入太多,所以如果再有中小创业者想进入社区O2O市场,一定要暂时放弃闭环的盈利思维,选择可尽快盈利的直线思维,待能自给自足稳定之后,再想有没有成为闭环式互联网平台的机会吧 。
─(直线)式盈利思维更可取,与其资本驱动赌未来,不如先把钱赚到手
那些烧钱做平台圈用户,然后寄希望于由资本市场来出钱买单的社区O2O项目已经没有任何成长空间,绝大多数的专业投资公司现在都不再愿意接触中小创业者的平台式项目,资本已经没有任何耐心去驱动这类项目烧钱式发展 。
当然,如今的投资市场不仅仅有专业的风投机构,还有另外两种类型的投资公司,一种是手中有些闲钱的土豪老板,打算在社区市场投个几百万天使,还有的就是某些行业的巨头类公司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可能会投资收购一些社区类项目 。
不过,土老板们的钱不足以支撑闭环烧钱思维的项目,而行业巨头的投资主要还是看重项目本身对于母公司的补充价值或者是团队的价值 。所以还是不要对资本力量抱有太大的幻想,与其仍希望依靠资本市场赌未来,还不如想办法先把钱赚到手,社区内赚钱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
近期[O2社]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正是因对这个问题的反复思考才延伸出此文 。“闭环式的互联网盈利思维”与“直线式的传统盈利思维”,现阶段哪个更可取?通俗的讲,社区O2O究竟是该选择“拐弯抹角的等以后有机会赚大钱”还是“直接了当的把现在能赚的小钱赚到手”?
结论一就是前一部分所阐述的,市场已经印证了,没有资本力量的驱动,中小创业公司闭环式的互联网盈利思维在社区O2O市场很难走通 。现有多数的社区O2O项目并不能在社区场景内给住户提供完全脱离不了的服务体验,补贴式的扩张方式无法形成用户粘性也不能所束缚物业,如此也就没有未来可言 。此外,互联网巨头、房产巨头、大型物业公司等都想成为平台而且已经开始在做了,中小创业公司的平台产品没有任何竞争力,能被收购已经是最好的出路 。闭环式综合性平台的互联网思维没有出路,简单直接可以轻投入快产出的直线式传统盈利思维才是社区O2O创业的主要方向 。
结论二,在社区O2O本身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的环境下,放弃现有盈利项或是可盈利项并不能给未来带去更为可观的增值营收空间,社区O2O项目需要找到自己的盈利点,并且始终围绕赢利点进行深度可变现能力提升的探索,而不是寄希望于未来 。例如,大家都知道金融很赚钱,所以都将社区金融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营收项,不过能在金融上赚钱的是金融公司,本身没有金融实力的社区O2O公司最多只是拿一点佣金,也就是说可能会赚钱的社区金融与大多数(非金融背景的)社区O2O公司无关 。例如,社区平台、社区电商、门禁开锁等项目与社区金融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用户可以能会用某些社区产品但未必会在其上买金融理财,用户投资金融理财除了看重信任关系外更看重投资收益,自身没有强势金融业务的社区O2O公司最多是一条帮着别家公司卖金融产品的渠道,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社区创业更需要直线式盈利思维将精力集中在主营业务的营收能力上,而不该对未来抱有过多的幻想 。
- 合同协议盖了公章,法人没签字是否有效 协议只加盖公章
- 招嫖未遂如何认定 招嫖未遂是犯法的吗
- 苏宁易购是新零售吗 苏宁易购超市入局
- 2021谷雨是几月几日几点
- 手淘如何找到精准关键词
- 浪漫情侣语句 浪漫情侣爱情发文短句
- 起诉离婚的材料是否需要本人交给法院
- 个人债务偿还时间是什么
- 逃税罪主体是否可以是单位
- 2020年12月9日农历十月二十五出生的孩子八字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