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新政”缓刑后的跨境电商融资( 二 )


其三、做好过冬准备,系好安全带 。跨境电商在外部整体生存空间趋小趋窄的情况下,开始呈现出严重两级分化,一些明星项目在行业寒冬尚未到来之前,开始逐渐摒弃“同质化”,发展“个性化”,严格执行“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生存法则,日子过得还算舒心,如洋码头B轮融资1亿美元(直邮模式);波罗蜜B轮融资3000万美元(直播模式);蜜芽D轮融资1.5亿美金(专注于进口母婴限时特购) 。而没有足够粮草又没有成功转型的项目,如赫赫有名的蜜淘,一年前曾喊话京东“玩儿不过我”、“一年后见”,如今因转型“上游供应链”“限时抢购”“专注韩品”均告失败,已倒闭 。事实证明,烧钱圈地的行业,群雄割据的时代,拿钱才是硬道理,没有拿到钱的已经倒下,拿到钱的还在坚挺;新手上路,一定要记得系安全带,这条安全带就是细分领域和专业特色,不然阿里、京东、苏宁等这些老司机真的会分分钟弄死你,“腾百万”(非凡电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政策遇冷和资本寒冬的双重压力下,跨境出口电商的日子开始过得战战兢兢,惟有修炼“管理精细化”的内功,才不至于“英年早逝” 。
总体上,2016年上半年融资盘点,跨境电商融资项目呈现偏早期、偏小规模、偏进口方向、偏精细化的特点 。资本是逐利的,素来具备“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知特性,在“四八新政”缓刑之后,资本的动向或许正是跨境电商突围的方向 。
本文"“四八新政”缓刑后的跨境电商融资"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17632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