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创业风口 内容创业风口骤停( 二 )


而制作为“知识动画短视频”的创作成本最高,既要主创者彻底充分消化内容并以简短的口语表述,还需创作者熟练掌握动画、动漫、电影剪辑等技巧,让95后、00后爱上脑洞内容,还得牢牢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挑战相当大 。
但不是没有人做 。得到专栏大咖万维钢老师、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就向其付费粉丝推荐过《薛定饿了么》根据他们讲课内容二次创作的“短视频” 。
《薛定饿了么》以二次元鬼畜风格为《致命的分身》,脑洞大开的演绎了万维钢的《量子力学的“人性”》;笔者在朋友圈也看到有95后分享B站上关于《逆转商人》被起诉反败为胜的短视频来诠释科斯定理,生动且准确 。
(得到App硬核知识被《薛定饿了么》短视频解读案例)
也就说,《薛定饿了么》充当得到App老师与B站之间的代际翻译工作,让年轻一代可以通过“兴趣”接触到他们原本排斥的枯燥知识 。笔者在B站观看了《薛定饿了么》全部短视频作品,发现除了转述大咖现成的内容,他们还涉及物理学、数学、经济学、法哲学、博弈论、化学等艰深领域的视频 。
这些“非流量驱动内容”在B站活跃度非常高,14多万粉丝让每条视频平均播放量达20万,每条视频弹幕在千条左右,投币打赏量也很惊人,这让那些觉得95后、00后肤浅的人立刻刷新三观 。
(B站上的知识动画节目活跃度考察)
从B站“原创科普节目”中,老牌科普栏目《飞碟说》绝对数据量大,而从平均每个视频的相对活跃度来看,《薛定饿了么》有望成为新生代中的现象级知识型UP主(视频上传贡献方) 。
烧脑内容需要团队消化很多专业书籍和资料,精品创作任务重,但必定导致生产频次较低:《薛定饿了么》发布至今9个月仅推出20个视频,粉丝主要聚集在B站和公众号——与传统“高频次,追热点,全网分发,追求流量”的短视频模式完全不同,按传统“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肯定行不通,但拥有越来越多年轻一代高知识型的受众,就看他们如何将“强粉丝的粘性”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
在7月初,A站、B站的日剧、韩剧等因版权问题被“团灭”,但很多原创和非原创(大多是从国外youtube转载搭配字幕)知识科普up主的内容并未受冲击,也算是给那些热爱学习和思考的年轻人些许慰籍!
三、95后即将成为主流,内容创业圈内“旧毛病”和“新现象”
中国目前有2亿95后,00后在2020年也会快速成为主流网民,年轻人的亚文化很快会成为互联网的主流,但内容创业和知识付费圈似乎并未做好充足的迎接准备,存在一些明显的痛点问题:
(1)人们付费内容太多看不过来,缺乏求知的饥渴感,知识厌食症的副作用是为消除焦虑而付费,反而陷入到更大的焦虑 。
(2)以付费作为唯一的门槛实际上是“伪筛选”,以小密圈为例,即使增加了付费门槛,用户活跃度并没有想象之中高,还把无付费习惯的真粉丝拒之门外 。
(3)付费用户流失率大,如何源源不断获取新生代用户成为难点,95后、00后口味刁钻,而ACG内容的创作门槛很高 。
可喜的是,最近新推出的一些好内容不做付费订阅,如《冬吴相对论》自6月初复播改名为更年轻化的《冬吴同学会》,目前14期节目在喜马拉雅累计收听量达1449.1万,而笔者在打赏中总榜中发现,超1000元打赏费的粉丝有50人,打赏超1万元以上有9人,最高打赏者费用12.7万元,平均每期百万级的播放量,后期引入贴片广告或前段播音广告,盈利模式依然相当可观 。
(喜马拉雅上《东吴同学会》播放量及打赏,1喜点为1元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