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热词频出,而这些热词往往也只是一现的昙花,不消几个月便被快速迭代的网络文化淹没 。但有一个词却“一反常态”,从2015年一直火到了现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那就是火遍各大圈层的“消费升级” 。
“消费升级”究竟是什么?
一个流行的答案是:消费者正在买越来越贵的东西 。

文章插图
各种高端、垂直、升级的新品横飞,从出生伊始就自带高逼格、设计感、故事性,一个普通的水杯因为有了匠心、情怀,便动辄多出几倍溢价 。消费升级=高价?它似乎又被妖魔化了 。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出现过三次消费升级 。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粮食消费下降、纺织品消费上升 。这一转变使得轻工业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第一轮经济增长 。
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温饱时期逐渐过渡到小康阶段,以“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为代表的各种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带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 。
也是在那个时期,消费主义逐渐盛行于最早崛起的中产阶级 。商品拥有了符号意义:高档茶叶、高档保健品、豪华轿车、奢侈品服装等迅速出现,人们通过占有这些炫耀性极强的商品,来区分他人,彰显自身阶级地位 。很多商家借着这股东风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过,“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反思 。2001年的贺岁电影《大腕》就是对那个时代消费主义文化的深刻揭露 。
如今,中国早已告别了供给不足的年代,虽然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规模在上升,但占总体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高档品,但贵,却不是这次消费升级的主旋律 。
以智能手机为例,最早的智能机是1993年IBM的Simon,高达899美元的售价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随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品牌相继推出智能机,也只在高端商务人士中小范围地流行 。后来,安卓系统和手机网络完善,不断有诸如华为、oppo、小米等价格较低的新品牌出现,智能手机的观念才在消费者市场普及 。如今,老人、低线城市的消费者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消费升级才算完成 。
消费升级往往会经历一个“品类出现——消费升级开始——行业发展——新品牌出现——价格下降——消费人群扩大——消费升级完成”的过程 。在“消费升级”过程的后半段,其实是市场普及、消费人群更考虑性价比的“消费降级” 。
在经济学领域,消费被定义为是利用物品或劳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而消费的效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描述的,分为实际使用效用和炫耀消费效用 。在物质匮乏时代,越是高价的商品,越有炫耀消费效用 。但在富裕时代,很多商品大众化了,符号的意义弱化,消费者也更有主体意识和理性思维,更注重商品的实际使用效用和由此获得的消费体验 。
这种趋势,从消费者对手机的选购上可见一斑 。一向走高端市场路线的苹果手机在推出iPhone6时,也调整了自己的售价,取消32G的内存,原来卖6888元的64G手机,调整为6088元 。但即便如此,苹果在中国的市场营收依然止不住地下滑,原因就在于国内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崛起带给消费者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 。
另一方面,从人们对购物渠道的选择上也能窥得一二 。网易严选、社交电商拼多多等平台的崛起,就是这次“消费升级”的典型 。网易严选致力于打造ODM平台,与品牌制造商合作,低价提供优质产品 。而在拼多多,用户通过发起拼单邀请,在和朋友、家人、邻居等一起拼单成功后,也能以更低的价值买到优质商品,还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 。两者同属电商模式的创新,诠释了“用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
- 人人车上市了吗 人人车或将出售
- 夫妻两人都在异地可以办理离婚吗
- 愚人节适合发说说的短句
- 有爱心的座右铭 有关爱心座右铭
- 跨境电商“老司机”双11都在做什么
- 七夕适合说的句子 七夕适合发说说的情话
- 天天想你说说心里话 天天都在想你句子说说
- 跟男朋友说的暖心话短句 跟男朋友说的暖心话
- 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口号 电信支局的口号
- 2016年10大SEO趋势预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