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爱着你电视剧 我依然爱着你老爸


3?0年前的今天,母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带着对女儿无限的牵挂和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 。
看着满天的繁星,想提笔写一些文字来祭奠我的母亲,只是我的文字过于肤浅,无法表达内心的沉重 。思念就像一杯老酒,越品越有故事 。忆起那久违的陈年往事,沉甸甸的,不知不觉中泪水打湿衣襟,我的思绪伴随着思念的泪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熟悉的小院,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母亲1919年出生于甘肃张掖一个城市贫民的家里,一生很苦,十几岁出嫁,先后生了两个孩子,但不幸都没有活下来,后来丈夫当兵去了新疆,母亲便恪守妇道,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婆婆,尽管家里还有母亲的小姑子和其他孩子,但照顾老人的重担仍然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瘦小的身体,抱不动瘫痪在床的婆婆,就用身体顶着炕沿支撑着给婆婆把尿、端屎 。就这样,一直尽孝给公婆养老送终 。如此辛苦付出,换来的却是远在新疆当兵丈夫的一份冷冰冰的休书 。据说后来婆家的宅院也被其他孩子霸占,母亲在婆家如此奉献,却分文没有得到 。母亲却不争不辩,忍气吞声 。为了生计,母亲跟随我的舅舅来到了新疆,为贴补家用,母亲一直在外做保姆,在内帮着舅妈带孩子 。其间不乏有人给母亲介绍人家,但由于母亲不愿做后妈,再嫁的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直到碰见我的父亲 。父亲生于1905年,清朝末年,闯关东去了去了前苏联,是前苏联华侨 。娶了位俄罗斯妻子,生了一儿三女,父亲深知在国外寄人篱下的感受,毅然带着全家辗转回国,但1962年伊塔阿事件,父亲的前妻狠心带着四个孩子又去了苏联,留下了父亲孤苦伶仃一人 。母亲看父亲年龄虽大些,但孤身一人,没有孩子,便嫁给了大她14岁的父亲 。本想着与父亲搭伴一起度过余生,但万万没有想到,上天如此眷顾我的父母亲,他们在一起一年多后,1964年,父亲60岁、母亲46岁时我诞生了,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 。
打我记事开始,母亲总是笑眯眯的,从未见她生气过,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母亲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襟衣服,头上盘个缵缵,不到1.5米的个头,瘦小的身体 。经历了旧社会女性都要裹脚的时代,后来赶上新中国的解放,裹了一半的脚,便在新中国解放妇女浪潮中停止了裹脚,脚虽然已经变形,但还没有小到“三寸金莲” 。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逆来顺受,依旧遵循着旧社会妇女的三从四德 。记忆中父亲一直是很严厉的,对我管教很严,逢年过节,接人待物的礼节,都是晚清时的那一套,我从不敢懈怠 。在母亲面前也很强势,呼来唤去 。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工作,父亲整日为了生活而奔波,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父亲说了算,仅有的几十元工资,都由父亲保管,母亲给别人带孩子得来的保姆费也都交予父亲 。母亲依旧是身无分文,但却毫无怨言,依然心甘情愿服侍着父亲 。
我从小跟妈妈形影不离,小时候,我的眼里没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因为母亲就是我的全世界 。无论何时一进家门,只要看到妈妈在,我心里无比的踏实 。那个年代,家家过得都很清贫,在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每天晚上,妈妈在灯下做针线活,我就趴在桌子上陪妈妈,有时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不上床,我是不会自己睡的,躺在妈妈的怀里别提有多幸福了,那时我感到我拥有了全世界!母亲是我爱的港湾,每天把叮咛缝进书包、把牵挂装进行囊的人是母亲;有好吃的总是留给父亲和我而自己总吃剩饭的是母亲;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是母亲;那件大襟上衣洗了穿、穿了染、染了再穿一直以来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是母亲 。母亲常年患有心脏病,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病,咳嗽起来气管像被卡住一样,喘不上气来,脸憋得通红,眼珠子像要憋出来一样,此时大量的凉水便成了救命的稻草,没有水,后果不堪设想,医生也说不出所以然 。如果赶上放学母亲不在家,我便拿着灌满凉水的水壶,去姥姥家,去电影院四处寻找,直到找到母亲,看到母亲安然无恙,我悬着的一颗心才能放下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