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八个阶段(从家暴到行刺的8个阶段)

杭州来女士失踪的第18天,警方一纸转达宣告了她的遇害。凶手正是镇静自若向警方报案,而且在媒体镜头前侃侃而谈的丈夫。

案情真相明了后,许多网友也纷纷回忆起自己身边曾经莫名失踪的亲友密友。一件案情,牵涉出无数“消逝的爱人”和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据团结国观察,2017年全球被蓄意行刺的女性中,跨越1/3是亲密同伙所为。
更令人惋惜的是,同伙行刺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一些人群遭受家庭暴力的风险更大,一些信号是行刺同伙的先兆,对此,你领会若干?
文 | 我叫沧海 图 | IYE 高喜悦兴 编辑 | Paella
1
亲密同伙行刺82%受害者为女性
只管全球所有行刺案件中,男性的被害比例高达80%,但若是单独聚焦亲密同伙/家庭相关凶杀案,女性受害者的比例则远高于男性。也就是说,亲密同伙行刺已经成为女性非意外殒命的最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团结国对2017年全球亲密同伙或家庭成员凶杀案的研究为样本,发现亲密同伙行刺案件存在以下特点:
从行刺工具来看,82%的受害者为女性,这一比例自2012年以来一直十分稳固。
从地域来看,亚洲受害女性人数(20,000人)最多,非洲女性被同伙杀戮的风险最高,欧洲风险最低。

从作案手段来看,男性更倾向于在分居后行凶,较常接纳正面攻击手段,行凶前往往有更多的暴力、跟踪行为;女性则多等同伙睡觉后下手,而且杀人既遂率更高。
2
【家庭冷暴力八个阶段(从家暴到行刺的8个阶段)】什么样的丈夫可能杀妻?
从2016年上海男子杀妻后冰柜藏尸,到2018年一男子为骗保将孕妻推下悬崖,残忍的杀妻案已经不止一次刺痛我们的神经。
“女性要经济自力才不会被欺压”,“她被打是由于不够给男子体面”每次悲剧发生,都有人习惯性勾勒出一个“典型被害女性”形象,试图从受害者角度剖析她遭受荼毒的缘故原由。
在杭州来女士被杀案中,另有人以为来女士受害是由于“性格过于强势”、“没有把存款给丈夫,不尊重丈夫”。
到底是什么因素诱发了男性的暴力行为?女性遭受同伙的暴力真的是由于自己不够“好”吗?生怕并非云云。
团结国观察效果显示:影响女性是否遭受男性暴力的最显著因素是同伙间的争吵频率,其次是男性的行为控制,酗酒、在家中拥有强势垄断职位,以及曾拥有过多名性同伙的男性,对同伙施加暴力的可能性更大。
相反,女性的性格、是否给体面、是否经济自力,都与其是否遭受暴力并没有显著关系。
当我们讨论“若何阻止悲剧时”,不是指责受害者“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而应该从施暴者角度出发,探讨他们到底为何杀了“枕边人”?
整体而言,婚姻家庭中的暴力案件,施暴者的念头主要出于情绪纠纷、家庭暴力、保险问题以及继续纠纷。
男性杀戮同伙的念头往往与情绪有关,例如对同伙的太过占有欲、控制欲,对同伙疑似或实质外遇男性的嫉妒,另有因同伙试图竣事亲密关系而发生的气忿与恐惧。
女性杀戮同伙的念头一样平常为自卫,包罗无法忍受耐久遭受另一半的家庭暴力,以及在自我珍爱时反杀同伙。
3
亲密同伙杀人前的信号
面临层出不穷的同伙杀人案,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流露对恋爱和婚姻发生的恐惧。亲密爱人一夜之间性情大变,化身杀人凶手属于小概率事宜,大部门居庭暴力犯罪都是有先兆的。
若是可以在早期发现危险苗头,很有可能会拯救一条性命。英国犯罪学专家Jane Monckton Smith归纳了潜在犯罪者从家暴走向行刺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施暴者都有其典型的行为显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