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二 )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雄浑,盛唐本色 。一结寓感慨之意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4.《塞下曲四首》
王昌龄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
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 。第二首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 。第四首诗写一位将军因战争殉国后被埋葬的场面,透露出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5.《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
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6.《出塞二首》
王昌龄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