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当“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孤城、羌笛、烽火、狼烟”这些词汇映入眼帘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边塞诗 。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在唐代,边塞诗创作蔚成风气,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边塞诗人,如:王昌龄、岑参、高适、李益等 。就连大诗人李白、杜甫也有描写边塞的佳作 。边塞诗或描写边塞风光;或展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或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或反映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唐代的边塞诗作,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美学风格是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令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意气风发的社会风貌 。
1.《凉州词二首》
王翰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
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2.《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
《唐风定》: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
《古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 。此诗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 。开篇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怆,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的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