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很神秘吗 文学教育杂谈我的自白书

作者:颂明◎
要实现文学教育的生活化 , 首先要破除对“文学权威”的迷信 。在文学教育上 , 现在我们的“迷信”导向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比如说 , 明明是极端倾向性的小说 , 却偏偏鼓吹为“写人性”“严肃文学”“纯文学” 。这样的鼓吹把读者都当成傻子吗?!

文学创作很神秘吗 文学教育杂谈我的自白书

文章插图
文学理论更是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否定文学的利益属性 , 否定文学源于生活的根本;却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创新理论”如“虚构之美”“无用之用”“从不歌功颂德”“偷笑论”等混淆视听 。更有甚者 , 彻底否定文学的“典型化”的本质 , 而把表现形式和方法等一些非本质的东西上升为本质 , 如“魔幻小说”“先锋派”等等至今还被视为“小说的革命”而具有广泛影响 。实际上 , 无论怎样炫丽词、杜撰怎样的概念 , 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只是为“典型化”服务的 , 而决无可能取代“文艺就是塑造形象”的本质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文学的这种“买椟还珠”现象甚嚣尘上 , 搞得乌烟瘴气 。诗歌小说危害最深 , 视“谁也看不懂”为高明 , 视“审丑”为乐趣 。文艺批评只能捧而不能批 , 某些作家热衷于自我粉饰、自我神话;文学教育公开对青年诱之以名利 , 塞之以智慧 , 毁之以能力 。

文学创作很神秘吗 文学教育杂谈我的自白书

文章插图
打破这种消极现象有一个好的方法 , 那就是普及科学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一般方法 , 让文学创作及评论走进一般民众之中 , 让普通人都拿起笔来进行创作 。
文学创作很神秘吗?
其实一点也不神秘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 , 只要我们用典型化的方法把它写出来 , 就成了文学作品 。笔者只不过是个退休职工 , 才疏学浅、老朽昏聩 , 最近几年却写了400余篇小说及一些诗歌、散文及文论 。我不相信会有哪个年轻人甘心落后于我这个老朽的 。
我不是天才 , 我却也从不迷信天才 。什么天才?无非是聪明一点 。假如那点聪明没用在正道上就必定“聪明反被聪明误” 。即便是天才也难免有性格缺陷 , 把聪明用在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上就会有所成就 , 反之只能是败绩加身 。
不要为名利写作 。文学从来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 。真正的好作品要经得起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检验 。
文学创作可以自娱自乐 , 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有文友批评我:你就不能消停一点吗?现在一天一篇也打不住了 , 熬眼劳神的 , 一分钱也赚不到 , 你到底图是啥呢?

文学创作很神秘吗 文学教育杂谈我的自白书

文章插图
今天是文学教育系列谈的最后一篇了 。我就老老实实坦白了吧 。我之所以要这么连篇累牍地写 , 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 ,  刷存在感 。我虽愚钝 , 因为家学缘故 , 对文化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说个“懂”字 , 可是你要想骗过我也没那么容易 。当下文化教育上有些高居庙堂之上的人在大放厥词 , 把一些明明白白荒谬不堪的东西当作至宝大肆鼓吹 。把皇帝的新衣演绎到了极致 , 还真当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昏聩到不分黑白了呢 。因此免不了要刷刷存在感 。一息尚存 , 就不做活死人 , 还是能说两句话的 。我承认我是我们那辈子人中水平最低的 , 起码也得让世人知道这最低的水平是个啥样子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