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 二 )


(见《癸辛杂识》,叶李纪梦诗 。)
31、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
(张叔仁《送谢叠山入燕》诗 。)
32、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
(元遗山《论诗绝句》 。)
33、死人身边有活鬼,强将手下无弱兵 。
(见周遵道《豹隐纪谈》及《栗斋诗话》,谓俚语自然成对也 。)
34、你是何人我是谁 。
(见《辍耕录》,道士洪丹谷与一妓狎,妓临卒索词,丹谷集旧曲送之,中有此语 。)
35、巧妻常伴拙夫眠 。
(谢在杭诗 。)
36、多言多败 。
(《金人铭》 。)
37、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
(闵子马劝公鉏之言 。)
38、所得不偿所失 。
(楚子重伐吴既归,而吴来伐,君子谓:所获不如所亡也 。)
39、金玉满堂 。
40、知足不辱 。
41、轻诺者必寡信 。
4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唐朱泚篡位而败走,野人诮之,亦有此语 。)
43、深根固柢 。
44、和光同尘 。
45、大器晚成 。
(以上七条皆《老子》 。“天网”句又见《后汉书·郎颛传》 。“深根”句又见《韩非子》“深其恨,固其柢,长生久视之法也 。”“大器”句又见《吕览·乐成篇》 。)
46、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
(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 。)
4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卫彪傒之言 。)
48、择祸莫若轻 。
(范文子之言 。以上皆《国语》 。)
49、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见《管子·大匡篇》 。“知子”句又见《国语》晋祁奚之言 。“知臣”句又见《左传》楚子玉闻申侯死之言 。)
50、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苏代对燕王之言 。)
51、画蛇添足 。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2、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
(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
53、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苏秦说韩惠王语 。)
54、自相矛盾 。
(有鬻矛与盾者曰:“矛之利,无不陷也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何如?”其人无以应 。)
(以上五条皆《国策》 。“矛盾”句又见《韩非子》 。“救寒”句又见《魏志》王昶戒子弟语 。)
55、守株待兔 。
(宋人田中有株,兔触而死 。宋人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
56、远水不救近火 。
(失火而取水于海,虽多而火不灭,远水不救近火也 。又后魏杜朔周请宇文泰来主贺拔岳军事,亦有此语 。)
57、吹毛求疵 。
(以上四条皆《韩非子》 。)
58、以不解解之 。
(见《吕览·审问篇》 。)
59、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见《庄子·逍遥游》 。)
60、知其一不知其二 。
(《天地篇》 。又《史记》汉高祖与高起、王陵论所以得天下之故,谓起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
61、名者实之宾 。
(许由答帝尧语 。又《南史》沈麟士引之答沈约书中语 。)
62、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
(《刻意篇》 。)
63、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山木篇》,又见《礼记》 。)
64、数米而炊 。
(《庚桑楚篇》 。)
65、富则多事 。
(《天地篇》 。尧答华封人祝以多富之语 。)
66、见笑大方 。
(《秋水篇》 。河泊自言: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
67、每况愈下 。
(《北海篇》 。本言“每下愈况”,言设喻益卑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