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二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为保护溪中鲤鱼,郑氏先人费尽苦心,一边给全村人讲着神仙鱼的由来,为护鱼推波助澜,一边立下族规:谁捕杀一尾鲤鱼,就出钱给鱼祭葬,并请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请戏班到祠堂开三天戏,请祖宗和鲤鱼仙姑看戏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饥荒时代,难免有人会为饱腹而冒险 。为严明村规,震慑后人,时任族长晋十公想出一计,故意暗示孙子“违规”捞鱼,然后派人当场抓住孙子,在郑氏宗祠前,当众将其吊打到皮开肉绽,并“罚宴”三日,请全村人吃整整三天的宴席 。在宴席之上,晋十公面色严峻地让全村人立下誓言: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 。此后,村民恪守村规,绝不捕捞鲤鱼,也不再食用鲤鱼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据介绍,村里沿溪建房都要修建“L”形下水道,用不规则的花岗岩和鹅卵石砌成,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石洞和穴道,供鲤鱼休息、避险 。溪中筑有高低不同、构造各异的拦水坝,并种植蒲草,既美化环境,又可防止鲤鱼被大水冲走 。每年发大水,村中还要组织人员到下游,将被水冲走的鲤鱼重新找回 。为保护鲤鱼,村人还组织了护鱼队,队员们练就专门的“护鱼拳”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浦源鲤鱼溪还因有了独一无二、传承数百年的鱼祭、鱼葬习俗,获得了“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鲤鱼溪”这一殊荣,成为中华鲤鱼文化最为特别而典型的象征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800年来,郑氏子嗣秉承祖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护着溪中鲤鱼 。独特的鲤鱼文化,成为郑氏一脉精神传承的源头 。在鲤鱼溪尾,观音桥旁,郑氏宗祠穿过数百年的光阴静静伫立 。
宗祠门前,是树腹中空,却枝叶茂盛的千年古柳杉 。当年,郑氏先祖曾于树下得梦,梦见大船载着子孙、金银满载而归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郑氏先祖围着这株古柳杉建造“船型”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别具一格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宗祠正厅中,被岁月熏黑的祖牌,嵌刻着先人名讳 。每一个牌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晋十公是浦源村村基的奠基人,也是郑氏宗祠和开展保护发展中华奇观鲤鱼溪的总设计师和开拓者;爱山公是周宁第一所书院南山书院的创办者,被誉为周宁教育第一人;十三世祖郑德厚是抗倭剿匪保一方平安的英雄……
宗祠内悬挂的历代名人名家赠送的为德高望重者立的匾额,大体上可分为仁义、忠孝、敦行、文教、贞节、忠勇六类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作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罕见的竖幅“郑氏宗祠”昭示着祖先异于常人的荣耀 。但对于这个宁静淳朴的山乡而言,郑氏宗祠更多象征着子孙繁衍衣锦还乡的梦想,象征着代代相传的硕德淳风 。



浦源村鲤鱼溪 福建鲤鱼溪浦源村

文章插图



伴随着一溪欢快的鲤鱼,那些沉淀在历史烟云中的前尘过往,如涓涓细流般浸润着这方土地,成为浦源人独有的乡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